宋纯鹏一行参加“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暨河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会议

29.03.2021  11:32

3月26日,校长宋纯鹏、副校长王学路和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一行赴郑州参加“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暨河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会议,与来自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新乡市人民政府、周口市人民政府等单位的100余位相关领导专家代表共商“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共同推进河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会议由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和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共同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霍金花、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邓小明、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夏培臣主持会议。宋纯鹏应邀在会上代表河南大学发言。

霍金花在致辞中指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走开放协同创新之路,加入“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有助于争取更多技术、人才、成果、金融等国家创新资源汇聚河南。河南将以加入“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为契机,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相关综合院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科技园区、县域协调联动,积极探索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县域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科技成果供给能力,为构建农业发展新格局提供示范和借鉴,加快推动河南从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型。

杨雄年在讲话中提出,河南是粮食大省,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100+N”体系落地河南,有利于促进创新主体互动、提高成果转化服务能效、推动园区县域创新发展,下一步将充分发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作用,推动农业科研成果在园区转化应用,共同谋划服务园区和产业的务实举措,为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和乡村全面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邓小明在讲话中强调,在河南推动“100+N”体系建设,探索“园区带县域”创新发展的模式,是塑造河南“十四五”农业科技发展新格局的必然选择,是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推动服务重心下移的积极探索,是更好发挥园区辐射引领功能、带动县域创新发展的破题之策。立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把推动园区和县域创新作为重中之重,在下一步合作中,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地方政府、高校院所要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动创新资源向园区和县域集聚,促进园区和县域创新发展。

宋纯鹏在发言中表示,科技部主导的“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对整合优质资源,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农业创新型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主体之间的开放协同,引导社会资源聚焦乡村振兴,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新机制、新模式和新业态具有全局性、创新性和实践性意义。河南大学将以加入“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为契机,面向国家、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需求,聚焦作物逆境生物学与粮食生产的重大科学问题,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在新的起点上,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中贡献河大智慧和力量。

会上,王学路代表我校会同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分别与新乡市人民政府、新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以及辐射带动的新乡县、延津县、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周口市人民政府、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以及辐射带动的郸城县、商水县、沈丘县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是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三农”工作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布局,旨在共同探索园区带动县域创新发展新机制、新模式。此次落地河南,重点面向小麦优势产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以科技创新催生县域发展新动能,实现内涵型增长,辐射带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推动河南农业科技创新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