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热 别只停留在荧屏

29.07.2014  12:20

从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地方卫视《汉字英雄》、《中华好诗词》、《挑战文化名人》,马上又要开播《汉语桥》、《中华好故事》,亲子类、户外真人秀节目热播的同时,以“电视国学”为概念的文化类节目也在慢慢渗透。有人说,文化类节目的播出,在一定程度上为荧屏添了一抹“文化范儿”。

现象

今晚,来自87个国家和地区的126名外国大学生将亮相湖南卫视,他们将进行的是一场有关汉语的比赛。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至今已经举办了13届,今年的开幕式从演播室搬到了“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决赛“考场”更有讲究,最后进入决赛的30名选手将在西安、景德镇、安化进行一次“中国文化全体验”。

无独有偶,从8月1日到3日,浙江卫视将在晚间黄金档推出《中华好故事》,以中华传统故事为主要内容,用知识竞赛、故事演绎、名人出题、知名校友助阵等多元化方式,来普及与中华传统故事相关的知识,寻找老故事里的新细节,并与现实挂起钩来。

玩法

与去年“小打小闹”相比,今年的文化类节目呈现“井喷”之势。无论是“汉字”,还是“成语”,各个节目都突出自己的特色。引入“真人秀”进行文化随堂考的形式,是本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一大创新。比如说在首站西安,选手们会到美食集中地袁家村体验当地美食和民俗风情,他们要揉面做锅盔、捣辣子、包包子、搓麻花……不但要了解特色小吃,还要了解小吃背后包含的文化。

中华好故事》表面上是一个竞赛答题类节目,实际上是一档真人秀节目。总导演陈学武说,任何一档节目走到最后,凡是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定是选手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因此,《中华好故事》除了讲好传统故事外,还要着力发掘选手身上的故事。

区别于其他节目单纯地“”文化,《挑战文化名人》环环相扣的赛制营造出悬念迭起、刺激的氛围,让参加节目的名人感受到“上节目有风险,且行且珍惜”。总导演贺军透露,《挑战文化名人》题库涉及文学、历史、民俗文化、汉字等众多领域。每期节目采用3关“车轮战”,4位草根选手在1分钟快问快答之后逐一与名人面对面展开“逆袭战”,胜出者再组团与名人进行最终“大决战”。

嘉宾

相比娱乐类节目中庞大的明星阵容,文化类节目在这方面显然要“低调”得多。对于各个节目来说,他们会尽力找合适的名人参与。

汉字英雄》邀来刘震云、濮存昕、于丹出任“汉字先生”。著名书画家范曾为《汉语桥》行“开笔礼”,担当选手们的一字之师。在《中华好故事》中,方文山、蒋方舟、龚鹏程组成导师团,蒋昌建和伊一搭档主持。

评说

文化类节目更多是为观众提供文化知识、文化启迪甚至文化反思。《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说,文化类节目一般没有明星大腕,缺少话题噱头,更与炒作、煽情无缘。从根本上讲,这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文化品位、文化内涵、文化责任、文化担当。

换句话说,制作文化类节目是一个苦差事,且不说怎样去吸引观众,选取节目原材料就很费劲。

王立群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如果传统文化热仅仅停留在荧屏上或教材上,这种回归是比较肤浅的。对于很多人来说,最远的距离就是从说到做。学习传统文化,重要的是知行合一,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