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省纪委突查私人会所 3个检查组一晚查6家

30.01.2016  11:34

  □记者 王磊

  本报讯 省“两会”召开之际、春节临近之时,省纪委组织的监督检查不断深入,把检查范围扩大到更为隐蔽的场所——私人会所。昨天记者获悉,根据省纪委掌握的情况,现在去饭店等公开场所大吃大喝现象明显减少,但一些隐藏在居民小区、写字楼的私人会所不对外公开营业,极为隐秘。

  1月28日17:00,省纪委会议室。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宣布,针对私人会所的专项检查活动开始,来自公安、税务、新闻媒体等单位人员组成的检查组,兵分三路,根据举报线索,深入到部分私人会所进行检查。

   3个检查组一晚查了6家私人会所

  当晚,记者随省纪委检查组先后进入部分居民小区、写字楼,突击检查了一些私人会所。

  走进中州大道附近某小区,冬日的夜晚小区几乎看不到什么人。根据线索,检查组乘电梯到达隐蔽于该小区的一家私人会所。从外边看,这是一家普通的住宅,敲门进去后却是别有洞天,经过高档装修的普通住宅变成了一个个独立包间,包间内摆放着雕花木质家具,有人正在吃饭。

  在中州大道附近的另一个居民小区,检查组在居民楼地下室发现一家更为隐蔽的私人会所。该会所墙上挂着字画和装饰品,在独立的一个个包间里,几桌人正在推杯换盏……

  检查组同时还检查了郑东新区另外一些私人会所,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场所隐蔽、不公开对外开放。当晚,3个检查组共检查了6家私人会所。目前,对相关党员干部的信息正在进一步核实中。

   禁入私人会所是对干部的保护

  省纪委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对违反规定出入私人会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目前出现的新情况是,不少私人会所设在居民小区里,看起来没有庄园、别墅那么豪华,且打着内部食堂、家庭餐馆的幌子,更具迷惑性。

  按照中央要求,省纪委于2014年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治理活动,全省154.99万名党员干部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均做出了不到私人会所活动承诺,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周口市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兴昌等2名干部因违规出入私人会所就餐,1月27日被省纪委点名通报。

  私人会所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不少落马官员的经历表明,他们被老板们邀请到私人会所享受后,不知不觉就放弃了法纪的底线,大肆进行权钱交易。严禁党员领导干部违规出入私人会所,不是一种限制,而是一种保护,让党员领导干部远离腐败的温床,从而守住法纪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