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张坡村一个非贫困村的“雁阵效应”

13.03.2017  17:36

      伊川县鸦岭乡张坡村,全村600户3160人,其中贫困人口118户443人。该村地处丘陵地带,人均耕地1.2亩,村集体收入为零,大部分群众靠外出打工养家。

      由于该村不是贫困村,县里没有指定帮扶单位,也不能像贫困村一样享受专项扶贫政策,因此,如期脱贫成为张坡村困难群众的一道难题。

      今年48岁的许群安从2008年起一直在家门口做机械加工,2011年开始搞养殖,在张坡村算是先富起来的能人,2011年11月他当选村委主任。

      “我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村主任,扶贫攻坚虽然我不是第一责任人,但带领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我应该有一份力出一份力!”许群安说。

      许群安的养殖场投资290万元,占地58亩,有四个养殖大棚,主要养殖杜泊羊和小寒羊,全称是伊川县万乐农牧专业合作社。2016年8月,在乡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征求群众意见,有60户贫困户选择将到户资金投资到许群安的养殖场。

      “既然群众信任我,我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群众尽快脱贫。”许群安经过考察,立即将30万资金用来购置育肥羊,经过三个多月的养殖,贫困户的600多只“扶贫羊”出栏。经过核算,每户贫困户领到了1500多元的首次分红。

      三个多月就分到了1500多元,面对到手的红利,60户贫困户一致要求钱不分了,投资到养殖场建养殖大棚,继续养羊。

      3月6日,记者在该合作社看到,养殖场内共有6个养殖大棚,贫困户的两个养殖大棚内,一个是繁殖母羊,一个是育肥羊,第二批“扶贫”羊今年四月就能出栏。第一批60户贫困户加入后,村里其余的58户贫困户也主动找到许群安。贫困群众的期盼让许群安下了狠心,他将家门口的机械厂也改成了养殖场。

      为监督合作社的生产经营,118户贫困户选出9名代表,其中4名代表既当代表又当养殖员,对养殖全过程进行监督,每月工资2000元。这4名代表各有分工,一名代表参与销售,其余代表随时参与养殖、销售、分红、投资全环节。

      3月2日,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来到张坡村调研,他嘱托许群安:“要拉长产业链条,在搞好养殖的同时,还要在屠宰、加工等方面做文章,增加产业附加值。”并特别叮嘱随行的县、乡镇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非贫困村的贫困户脱贫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措施,确保如期脱贫奔小康。

      “我不在养殖场领一分钱工资,管理委托给我的弟弟和贫困户代表,让贫困群众代表真正起到管理、监督、实施的作用,让合作社成为贫困群众的合作社。”许群安说,下一步要考虑建设屠宰车间,将“脱贫羊”变成“致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