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上“对接课”政府发力要精准

22.03.2016  12:06

  本报讯(朱莹 记者 张守帅 张明海)“在电商平台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能否给予奖励?”“对生产线实施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有没有补贴?”……3月20日,成都市经信委举行第四期行业协会对接协调会,相关处室负责人回答企业疑问时,多次引用“55号文”——上述问题的答案清晰地写在里面。

  从2月底开始,成都市经信委利用周末时间召开“一对一”座谈会,了解行业协会及其会员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与前三次不同,此次参会的均是中小企业。“我的理念是找市场,不找市长。”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纳米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化孵化基地,董事长杨怀旭坦言,极少参加类似的政府座谈活动。他建议成都出台生物材料领域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以便企业更好地留人、用人。市经信委人才处负责人回答,不久前发布的“成都人才新政十条”已有相应的优惠条款。

  座谈持续了3个多小时,共有8家企业先后发言,其中暴露出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对政府扶持政策不了解,或者了解不深。

  “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普及力度,行业协会也要真正成为各类企业的‘娘家’。”成都市经信委主任施跃华对带队前来的成都市中小企业促进会建议,要像律师研究法律条款一样研究政府政策,这样才能为企业申请政策扶持,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

  这也是成都以行业协会为单位开展对接协调的初衷之一。成都市经信委业务主管的行业协会(联盟、促进会)有50多个,算起来,周末座谈将持续一年。

  杨怀旭的发言,还引出另一个话题:“市长”该不该找“市场”?成都市经信委认为,政府应创造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环境,应研究已制定的政策是否还适应已经变化的市场形势,是否足够改革创新、精准发力?

  被市场“逼出来”的政策创新,大有成功案例。

  为化解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成都颇有创造性地设立了民营企业应急周转金、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合作银行按资金池10倍进行放大,为中小企业发放的政策性贷款,俗称“壮大贷”。

  成都四通瑞坤家具有限公司是“壮大贷”的受益者,拿到了300多万元的贷款。董事长黄文杰说,这笔解企业燃眉之急的贷款,利息只有商业贷款的一半。

  尽管如此,座谈中企业依旧在反映资金难题:短借长用,即短期贷款用作固定资产投入等长期用途,就此产生较大的还款压力,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成都市经信委融资担保处处长文彬表示,前期已开展了多次调研,目前正与银行机构研究设立“产业升级贷”,探索将优质企业的短期贷款置换为中长期贷款。

  编后

  好政策落地才有用,不然就是“纸上谈兵”。但实际上,由于许多企业对政策不了解,往往造成了好政策被“束之高阁”,没有为企业发挥出相应的服务作用。成都市经信委利用周末时间召开的“一对一”座谈会,把这个存在已久的问题摆上了台面,由此也提出一个新问题:企业和政府该如何用好政策?

  用好政策其实不难。企业需要解决的难题只要与政策能对接,自己就会想办法去寻求支持。难是难在企业对政府发布了哪些政策、政策中哪些条件对自己有帮助等不太了解。这就需要政府不光要制定、发布政策,还需要想办法宣传政策。途径有很多。行业协会研究政策并对企业讲解是一种办法,第三方培训机构专门为企业培训政策也是办法。最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在出台政策后要进行追踪,看它是否在市场上行得通、是否被企业所了解运用,这样才能有不断符合企业实际和市场发展的好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