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荒村”千余件文物史料展 讲述河南百姓的抗战故事

16.07.2015  12:49

  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15日电(记者史林静)“看,这个是衣服上的补丁,这个是打仗用的武器,这个是战士们穿的鞋子。”在郑州是图书馆,一位父亲指着展品给4岁的儿子看。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河南推出“河南百姓抗战的故事”专题展览,通过一个小山村留下的千余件文物,反映河南百姓在八年抗战中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的贡献。

  在郑州市图书馆的大厅中间,一个写着“南荒村——河南百姓抗战的故事”的大展牌格外引人注目,定于7月16日正式开始的展览,早已经迎来了它的观众。

   “南荒村”位于太行山深处,距离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只有20余里,今属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是林州比较偏远的一个村。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让“南荒村”成了抗日敌后根据地的重要站点,它是八路军物资存放和中转地,是抗战期间林北抗日民主政府粮食局所在地。

   “全村所有人家里都住过八路军,全村的青壮年都为八路军总部运送过物资。”来自林州的工作人员赵强说,这是他从小听到大的事。赵强说,当年的“南荒村”如今早已更名为“南丰村”,名字虽然改了,但历史却改不了。

  据了解,本次展览分为艰苦抗战的河南、“南荒村”故事、不能忘却的记忆等三个部分,展品大部分为南荒村1938年到1945年留存下来的物品,完整记录了太行山深处一个小山村从抗战初期至解放战争时期的运转情况,保留了共产党、八路军组织农民全面参与抗战的原生态历史气息。

  一张张沙场命令和带血的通知,一件件保家卫国誓死与共的武器,一份份愿为奋斗终生的入党志愿书,一封封感人肺腑让人热泪盈眶的烽火家书。每件文物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段历史。

   “我自己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但从小就听父辈们讲,那时的老百姓跟部队是心连着心的。” 67岁的退伍军人胡老先生像往常一样来到图书馆,看到大厅展览板上的“抗战”两个字,便禁不住脚步走了进来。“小一辈人更应该来看看啊,明晓历史,才知幸福来之不易。

  刺着“团结”“勿忘国耻”的粮食袋,是哪位战士把它佩戴在身上;绣着“团结紧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补丁,又缝在了谁的衣服上;一针一线纳出“抗日专用” 鞋底,又被哪位英雄穿在了脚上。

  村子里的抗战小学早已没了学生,但在印刷简陋的课本上仿佛又能听到了当年的朗朗读书声;当年的抗战医务所也早就没了病人,但一张张手写的药方讲诉当年抗战的好儿郎。

   “伟大的抗战,既是一部轰轰烈烈的英雄史,也是一章默默无闻的百姓抗战史。”这次展览的负责人郭鹏说,每一个百姓都是无名英雄,他们同样值得纪念。(完)

编辑:禹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