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城镇化新格局
城镇化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但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大量农村转移人口不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平等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使他们难以融入城市,市民化进程滞后。
省政府下发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致力于消除因户籍产生的福利不均,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
强化城镇产业就业支撑
农民进城后首先要解决的是工作问题。《规划》提出,要把推进工业化、发展产业放在加快新型城镇化的突出位置,加快城镇第二、三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先进制造业大省和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力争第二产业每年新增就业人员110万左右,服务业新增100万左右。
其中,到2020年,力争高成长性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4.3万亿元,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超过55%;高成长性服务业增加值规模超过1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5%左右。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规划》提出,力争每年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100万人左右,带动随迁人口100万人左右。怎样保证这些人在“乐业”的同时也能“安居”?
今后,我省将调整新建住房结构比例,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另外,要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支持农民工家庭购买普通商品住房。
农民工随迁子女将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我省将对农民工子女实施以公办学校为主,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公共教育体系和财政保障范围,并在2020年之前实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和高考。
过不了多久,农民也能用上城镇医保了。《规划》提出,要鼓励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允许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农民、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健全农民转移促进机制
农民进城后,在农村的家咋办?《规划》表示,将保留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原有集体财产权益不变,积极探索农民相关权益的实现形式,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弥补农民进城个人成本,增强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动力。
具体来说,我省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力争用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将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同时,加快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形成完善的宅基地使用权统一登记制度,保护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并赋予农民对落实到户的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以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