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老乡建小康 ——代表委员热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农村发展时讲的这句生动深刻的话,已成广为流传的名言。在刚刚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发展作了安排部署。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南团代表和住豫政协委员纷纷表示,要深入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使农村老乡和城市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与农民兄弟一起奔小康
“我们村人均纯收入已接近2万元,从经济指标来看,可以说早就达到小康社会啦。”全国人大代表、临颍县杜曲镇北徐庄村党委书记徐德全介绍说,村民大都在工厂上班,住的是楼房,出门是轿车,已经过上了跟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在全国人大代表、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的带动下,位于太行山区的裴寨村也通过企业务工、发展高效农业、建设新农村,过上了好日子。两个村子都带动了周边村庄发展,但谈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话题,两位代表都有清醒的认识——依托好企业建成的小康村数量很少,河南农村人口多,农村致富奔小康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徐德全说,省委九届八次全会根据中央战略部署,出台了《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就建设现代农业大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要求。要认真学习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在国家好政策的支持下,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好路子,争取在农村这片天地中有更大作为。裴春亮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非常认可。他说,城郊村和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城镇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要做好规划引导就行。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多向贫困农村地区投入,增强对农村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
硬实力软实力都需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固始县外出务工农民王刚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能只看GDP、人均收入、住房面积等硬指标,还应重视社保、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重视社会公平、环境质量、投资氛围等软实力建设,做到“软硬”兼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后顾之忧,提高幸福指数。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住豫全国政协委员宋丰强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了“全面”两字,一是意味着面的覆盖,不留死角,惠及全体人民;二是意味着生产生活各方面都有新提升,实现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同步前进。
宋丰强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走一条构建现代城乡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路径。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构建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农村协调发展的现代城乡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社会保障、农民权益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推动具备条件、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常住人口的居住条件。
让农民劳动更有价值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周口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李海燕难掩兴奋之情:“在2015年工作部署中,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我对发展职业教育、带动更多农民致富更有信心了!”2014年是全国职业教育大发展的一年,在她创办的学校里,1.2万人正在接受各种职业培训。她说,如果没技术,农民只能做收入少的苦力活,培训后的农民,劳动所产生的价值大大增加,可以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全家脱贫”。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农民。
全国人大代表、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提出,要通过土地适度流转和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种植,使更多劳动力从农业上解放出来。而专业从事农业生产和脱离农业生产进入其他行业的劳动者,都需要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术。近年来,陈泽民担任会长的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依托商会和专业合作社,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和农业产业技能的培训,在促进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他认为,这有利于普通农村形成内生动力,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撑。(记者 刘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