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过枪打过仗他当村支书 凿山挖洞两年引水为百姓

27.04.2016  06:51

村支书杨小周

   中原网讯(记者 殷海涛) 咋能让村里变个样”是59岁的杨小周考虑了十几年的问题,他是巩义市涉村镇北庄村支书,为了让这个省级贫困村脱贫,他带领全村2120口人,创造了一个堪比“红旗渠”一样的工程——600多天凿通了一条916米长的饮水隧道,从此让全村人吃上自来水。

   凿山挖洞 只为一泉清水进村来

  由于自然原因,北庄村水源奇缺,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制约了北庄的长足发展。2005年,高票当选北庄村支部书记的杨小周决心要从根本上解决村民吃水的问题。

  经过市水利局专家实地考察,杨小周下定决心要打隧洞利用落差从黄家山后山引水。这一决定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质疑声铺天盖地而来。要毫无偏差的凿穿一座大山,怎样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工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哪里筹措建设资金?这些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摆在了杨小周面前。

  杨小周一次次邀请市水利局专家,踏着丛生的棘刺翻越整座黄家山。由于山高路陡,杨小周不知摔了多少次跤,不知道刮破了几双鞋,有一次差点摔下数十米的绝崖,最终拿出了打洞引水的最佳方案。为了节约资金,杨小周带领全村干群集体上阵,每天都有100多人奋战在崇山峻岭上,有车的出车、有人的出人,不到半月就修通了3.8公里的运输道路。为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杨小周积极向水利部门争取,终于得到了20万元的安全用水资金。虽然这些钱是杯水车薪,但杨小周说干就干,2007年12月凿洞引水工程正式开工了。

动工中的饮水隧道

   外地施工队“撂挑子” 杨小周自己干

  工程开工不久,从湖北请来的工程队就因为施工条件过于艰苦而选择了放弃。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杨小周再一次站了出来,发动群村群众自己凿洞引水。从此,他的吃住就固定在了山上,并且利用闲暇时间,结合从工程队那里学到的经验,改良创造了“梅花式”爆破法,大大提高了爆破的效率,为整个工程缩短了1/3的工期。

  当凿洞进行到500多米的时候,工程资金短缺,再一次面临“撂挑子”的困境,大家忧心忡忡,杨小周卖掉了自家的粮食,并且以个人名义在农行贷款两万元,带头支援工程建设,因为家中财力全部贡献到了凿洞上面,使得无钱供女儿上大学,女儿在郑州上学半年没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他的行为也感动了一个又一个认识和不认识的人,许多党员干部群众齐动员,纷纷解囊捐款,短短一星期里,捐款达15万元,使得水利工程顺利继续进行。

  杨小周带领全村干群,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全长916米的引水隧道从架桥修路到凿洞历时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斗,终于在2009年9月3日全线贯通。此后,他又带领全村干群四处筹款40万元,加上是水利局的80万元拨款,修建了一座储水量达4000立方米的郑州市村级标准化最高的蓄水池。北庄群众全部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干净水,解决了祖祖辈辈受困于水的难题。

凿山示意图

   带领致富 他想到发展林果和旅游

  水的问题解决了,杨小周并没有因此停下,他开始考虑如何让村民致富的问题。

  北庄有大片的山地,黄家山上又有杏、桃、枣等野生果木十多万株,再加上饮水工程有效解决了果树灌溉问题,非常适宜发展小杂果种植业。杨小周带领群众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采取种植和嫁接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林果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不仅发展林果业,杨小周还想带领村民发展旅游业。引水隧洞开通以后,使得北庄和大峪沟慈云寺景区连成一片,加上山上果树种植业的发展,为北庄村建设乡村自助游提供了契机。杨小周抓住这个机会,先后整修了村里通往S237省道的道路,将引水隧洞口径由原来的2米乘2米拓宽为2.5米乘2.5米,使得车辆能够直接通往北庄后山,融入慈云寺景区,为北庄村旅游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杨小周接受央视采访

   扛过枪打过仗 现在的难不算难

  做了这么多的杨小周却很少考虑过自己,作为一名村支书每月仅有1200元的工资,却只有破旧的房屋和4万多元的外债。欣慰的是,村民们都十分敬重他,2014年,杨小周工作中被牛顶伤了腿,自发来看望他的人达七八十户之多。

  他的生活节俭到什么程度呢?一位镇上的干部告诉中原网记者,有一次大家下基层中午去杨书记家吃饭,饭不够吃,发现杨书记自己下碗白面条放了点盐就吃了,作为一个村支书,这种事情太少见了。

  作为一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军人来说,杨小周亲眼看见班长牺牲在自己面前,这深深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为一名党员,他对金钱和物质看得很淡。他说:“作为为一名被群众选出来的支书,我必须为村里做贡献,能够早日让北庄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快乐生活,是我的理想,也是我不变的信念。

编辑: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