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北京APEC:从容展现文化自信

13.11.2014  16:58

近日,以“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主题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雁栖湖召开,富含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元素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从2001年的上海APEC到2014年的北京APEC,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文化自信的提升也得到充分展现。美食文化、服饰文化、表演艺术、历史文物……短短数天时间,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成为APEC会议的亮色,助力中国完成了这次精彩的国际亮相。

逛首博

11月9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邀请孟加拉国总统夫人、蒙古国总统夫人和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夫人到首都博物馆参观。彭丽媛在大厅古色古香的牌楼前迎接,希望夫人们充分感受北京的古都风韵,更多了解这座魅力之城。

据报道,彭丽媛与夫人们一同观赏了首都博物馆展出的“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商周青铜器、金代首饰、明清服饰和书画……众多展品展示了北京从原始聚落发展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历史进程。彭丽媛与来宾们兴趣盎然,频频驻足观看。

彭丽媛还不时客串讲解员,向来宾们介绍展品的历史和北京的文化。元代青白瓷水月观音菩萨像、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清代珊瑚红釉珐琅彩花鸟纹瓶等精美的展品尤受喜爱,夫人们赞叹不已。彭丽媛说,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制作体现出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塑造。

首都博物馆的戏楼内,演出《古都九韵》让彭丽媛和夫人们近距离感受到北京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伴随着悠扬古乐的优雅茶艺和插花,美轮美奂的京剧让来宾们看得十分入迷。特别是一群孩子们表演的京剧选段,声音稚嫩却有板有眼,赢得了夫人们的热烈掌声。看完演出后,彭丽媛邀请来宾们走到舞台旁,观看京剧勾脸、盘头,并向她们介绍京剧不同角色扮相和戏服的讲究,大家还饶有兴致地摸了摸武生头上的雉鸡翎,拿起旦角的头饰欣赏。

秀时装

11月10日晚,参加APEC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和夫人在水立方集体亮相合影,让“新中装”这个词一时成为热议的焦点。据称,此次的APEC领导人服装是一系列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其根为“”,其魂为“”,其形为“”,合此三者,谓之“新中装”。

据介绍,男领导人服装采取了立领、对开襟、连肩袖,提花万字纹宋锦面料、饰海水江崖纹的设计;女领导人服装为立领、对襟、连肩袖,双宫缎面料、饰海水江崖纹外套;夫人们为开襟、连肩袖外套,内搭立领旗袍裙。“海水江崖纹”的设计,赋予了APEC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护的寓意。

负责此次服装设计和制作工作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北京服装学院院长刘元风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道:“这套特色中式服装,充分体现中国的传统和文明,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他说,从款式上,立领对襟、开襟、连肩袖等,都融合了中国历代经典款式。从面料上,采用传统真丝面料,如宋锦、漳缎,都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纹样上,海水江崖纹、万字纹均展示传统纹样的精华。从工艺上,采用了盘扣等中国特色传统工艺。色彩上,选用了故宫红、靛蓝、孔雀蓝、深紫红、金棕、黑棕等厚重大方的传统色调。

据男装设计师之一吴青青介绍,整个领导人服装将会呈现的是简单、低调、包容的风格,这是从无数套方案里经过核心团队筛选出的最终风格,既符合大国风范,又以文化底蕴为基础——用传统手工艺、面料、刺绣、盘扣来体现传统中国文化元素,但也会做相应的减法,与现代服装文化相融合。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让世人看到了中国时装设计师的潜能。能让中国本土设计亮相这样一个重要场合,参与设计师均表示,有机会参与就是最大收获和最高荣誉。“服装是个载体,承载的是国家文化和历史传统。当前中国领导人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本土设计也越来越受重视。”女设计师代表赵卉洲接受采访时说。

品美食

11月10日,APEC国宴在奥运会场馆“水立方”举行,国宴菜单中,没有奢侈昂贵的山珍海味,食材都很常见,而以突出美食的文化特色为重点。

作为北京名吃之首的烤鸭成为晚宴的“重头戏”。据媒体报道,全聚德集团的8位片鸭师在晚宴现场表演片北京烤鸭。从烤鸭上场、片鸭、摆盘、展示,整个过程在4分钟内全部完成。最后摆成牡丹形状,将餐盘端起45度角,向在场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及嘉宾展示。

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让烤鸭兼具展示效果,烤鸭摆盘的设计造型为牡丹形状,片鸭师需用16片鸭肉片组成国花牡丹,外圈7片,第二圈5片,第三圈3片,中心1片,配以丝瓜苗做成枝叶,由片片枣红色的“北京烤鸭”组合名为“盛世牡丹”的烤鸭菜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欢迎晚宴所使用的,并不似以往国宴中使用的偏素色,帝王黄的珐琅彩瓷在国宴主桌上异常抢眼。据此次国宴餐具主创设计师之一庄志诚介绍,这套餐具是以《诗经》中词句“和鸾雍雍,万福攸同”寓意为主题设计,专为APEC国宴而作,“和鸾是车马上的铃铛,在设计的主体纹样中为磬纹,宝磬是礼乐之器,有祝福之意。和鸾雍雍,万福攸同,宾客至,同多福。

据介绍,宴会现场分设主桌与嘉宾桌,主桌主要招待元首级外宾,嘉宾桌招待部长级外宾。主桌和嘉宾桌所用的瓷器餐具也有些小区别。主桌以金黄色为主色调,每人需用到68件餐具。嘉宾桌则以银色为主色调,每人需用到63件餐具。

瓷器的装饰采用中国传统的珐琅彩工艺,材质打造则借鉴英国的骨质瓷制作工艺。部分瓷器的造型参考了中国古代宫廷御膳餐具。考虑到北京是皇城,“龙脉之地”,习近平主席和其他国家(地区)领导人使用的主桌餐具上,颜色选用“帝王黄”,营造出一种中华的、典雅的,又有仪式感的气氛。

而餐具身上所使用的纹样,则提取自古代官窑瓷器,重新解构、重组,能让它变得有时代感。此外,中国“如意”的概念也被运用到了餐具设计上,包括毛巾托、筷架、椒盐瓶、酱醋壶的托,都是如意的形状。

赏艺术

除了晚宴之外,主题为“上善若水同舟共济”的欢迎晚宴活动还包括入场式、文艺演出、燃放焰火等部分。在水立方举办的系列活动,以“”为中心,将中国哲学、艺术、民俗等色彩完美地融合在其中,给各国领导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活动主创人员看来,水的包容、和合,是中国哲学思想、处事观念的重要体现之一。而对于APEC21个成员经济体来说,水也是亚太地区互联互通的重要象征。在中央及北京有关单位的指导下,“水立方”进行了整体布置,以鸟巢为背景的“隐形”巨幅网幕展现了“一带一路”的唯美亚太画卷;在活动全程的LOGO设计、文艺表演等环节,出现了大量的水元素;在欢迎仪式上,由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签名共同完成的纪念品,同样与水有关,体现同舟共济主旨。

由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担任总顾问、副部长丁伟担任总策划,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创意制作的文艺演出将中国文化元素演绎得淋漓尽致。开场舞《盛世牡丹》恢弘大气,鼓乐《云端旗鼓》雄浑激昂,男女声重唱《今夜无人入睡》经典悠长,舞蹈《千手观音》变幻无穷,最后伴着《同舟共济向明天》的歌声,千余名艺术家载歌载舞,共祝亚太之舟扬帆远航。

演出结束后,水立方东门外广场的焰火表演正式开始。一艘彩色的APEC帆船从中心区缓缓驶过。不远处,鸟巢西侧镶嵌的巨型LED屏幕上,“APEC2014”字样耀眼夺目。

宁静的湖水,浩瀚的海洋,蓝色的星球……LED屏幕上不断闪现各种“”的元素。随着大屏幕上一位腰鼓手的出现,现场鼓声四起,一个由640名鼓手组成的鼓阵出现在中心区的广场上。这个由山西、陕西两省鼓手组成的鼓阵,激情澎湃地演奏着以腰鼓为主的四种民间鼓乐。这场以《自然颂》为主题的焰火表演,分摇篮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永恒大道6个篇章,尽情展示大自然四季花草万物的鲜明性格、生长更迭,传递中国文化里人与自然相合的哲理,表达人类对自然共同的尊崇和热爱。

【相关链接】

历届APEC的民族文化风景线

刘 传

APEC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论坛,是亚太地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平台,一年一度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也因此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回顾历届APEC,东道国的特色文化都是会议之外最受关注的风景线。

舞台演出是历届APEC离不开的小花絮,在选择演出节目时,各国最为注重的莫过于民族特色。

1999年,APEC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主办方将传统的波利尼西亚歌舞搬到机场,让与会领导人一下飞机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地方文化特色。

2013年10月,APEC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当晚,在苏西洛总统致辞后,一场精彩的巴厘岛传统舞蹈演出呈现在21个APEC成员国领导人眼前。印尼用巴厘岛人的神之舞——狮子与剑舞欢迎远方的客人。

2005年韩国釜山APEC期间,为了弘扬和宣传本国的文化,韩国政府除了举办传统艺术展演,更推出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釜山市政府在龙头山公园举办的APEC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为期一周,观众不仅可以观赏到太平舞、东莱鼓舞、广场戏等各种民俗表演,欣赏韩国重要的无形文化遗产面具舞和农乐等,还可以亲身体验传统婚礼、制作年糕。

餐饮是文化的重要载体,APEC国宴上的食物不仅要让来宾吃得开心,更要通过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让来宾吃得难忘。

韩国举办APEC时,特意准备了韩式火锅和韩式鸡蛋煎饼,还有泡菜和辣白菜作配菜。墨西哥APEC则用南美特产龙舌兰来调制鸡尾酒,让宾客们品尝墨西哥鸡肉玉米卷、托着蔬菜奶酪的玉米小脆饼等玉米小吃,并享用番茄、洋葱加辣椒风味的特色浇汁鱼。

2001年上海APEC晚宴上,每道菜都做得像一幅画,独具东方韵味。如“荷花时蔬”,其中的菜肴本是我国江南家常风味的“油焖茭白”,但它盛在节瓜雕刻的精美玉船之上,航行于黄瓜汁渲染出的碧水之中,有蔬菜刻出的红荷绿叶白藕相伴,一幅江南水景的图画令宾客叹为观止,不忍下箸。

每年APEC的“全家福”都备受媒体关注,因为这张“全家福”中的领导人都会穿上东道国为他们定制的特色服饰,这张有着特殊意义的照片,也因此成为东道国透过服装宣扬民族文化特色的最好平台。

1996年在菲律宾苏比克召开的APEC上,时任菲律宾总统拉莫斯曾送每位领导人一件“巴隆”,这些服装由菠萝纤维手工编织制成,是菲律宾男子的国服,全名叫做“巴隆他加禄”,是一种丝质紧身衬衣,长可及臀,领口如同一般可以扎领带的衬衫,长袖,袖口如同西服上装。前领口直到下襟两侧,都有抽丝镂空图案,花纹各异,颇为大方。

1999年,会议主办方新西兰为与会领导人和代表准备了羊绒衬里夹克衫,与当天细雨蒙蒙、略显寒冷的天气十分相配。蓝黑色夹克左胸前绣着白色羽毛状的新西兰国树银蕨树叶。蓝黑色是新西兰人心中骄傲与竞争精神的象征,银蕨树叶的白色则象征着新西兰青年人的开拓精神。

2002年,APEC在墨西哥举行。各领袖的服装是墨西哥东南沿海地区印第安人爱穿的一种当地叫“瓜亚贝拉”的白衬衫。“瓜亚贝拉”为小翻领,四个贴兜,胸前衣襟上绣有花纹,多为浅色。“瓜亚贝拉”既可在一般场合穿着,也可以作为参加重要活动的正式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