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局大势看稳增长保态势

12.10.2015  10:19

      编者按: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全省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座谈会的讲话中,对打赢稳增长、保态势攻坚战做出了系统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才能打赢河南稳增长、保态势的攻坚战,目前已成为全省上下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报今日刊发本报记者对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喻新安的专访,希望对大家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稳增长、保态势攻坚战部署的内涵、意义和举措,有所启示和帮助。       省委号召具有深刻的背景和特殊的意义       记者: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全省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座谈会上指出:“省委号召,动员全省各方力量,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打赢稳增长保态势攻坚战,实现河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国家全局做出更大贡献”。在我们的印象中,“省委号召”、“动员全省各方力量”、“攻坚战”这样的用语是不多见的。省委、省政府发出这样的号召,其背景和意义有哪些?       喻新安:是的,类似的措辞、要求、语气、表述的确不多见,说明当下的形势和任务非同寻常。当前,省委、省政府号召“打赢稳增长、保态势攻坚战”,的确不是一般的工作部署,有着深刻的背景和特殊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形势严峻。就是要看到,河南面临着增速递减的压力。统计表明,从1997年到2012年,全国GDP年均增长9.3%,河南同期年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2013年以后,河南增速的“势”在减弱。2013年河南GDP比上年增长9%,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2014年河南GDP比上年增长8.9%,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河南GDP比上年同期增长7.0%,增速与全国持平。尽管这些变化有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外部因素的作用,但这些情况也表明,河南“缩小差距”的“势”,面临衰减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       任务艰巨。从区域看,2014年河南有半数的省辖市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省辖市中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数量虽然减为8个和6个,但有5个省辖市呈现持续低迷局面,而且,这些省辖市中,既有资源型和经济结构偏重的城市,也有工业门类较多、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这说明,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挑战也是多方面的。从行业和产业看,近日披露的72家A股上市河南企业年中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亏损前十的豫上市企业大部分集中在能源资源等传统产业,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我省传统产业面临的困难和处境,也表明了以能源和资源型经济为主的河南,实现经济逆势增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意义重大。河南省委九届八次全会通过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河南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人均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领域和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40年左右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等宏伟目标。现在到2020年只有5年时间了,我们面临潜在增长趋势线下移、增长动力转换亟待加快等问题和挑战,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最后决胜阶段。能否保持经济增长高于全国一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速,关系到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正确认识“稳增长、保态势”,“不进则退、退则生乱”       记者:“稳增长、保态势”,两者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既强调“稳增长”、又强调“保态势”?       喻新安:“稳增长”和“保态势”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两个概念,“稳增长”是“保态势”的前提,“保态势”是“稳增长”的结果。“稳增长”,是指增长速度要稳定,不能出现大起大落。这些年,河南经济增长速度一般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新常态下强调“稳增长”,意味着尽管经济增速换挡了,但河南的经济增速要稳定在高于全国至少一个百分点的水平上,这事关河南能否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保态势”,是指要保持河南经济向上向好的态势,保持逆势增长的势能。说到“保态势”,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正确认识“形”与“势”。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中,用“形有波动,势仍向好”对中国经济形势做出概括。这一概括告诉人们,“形”动并不改中国经济的“势”好,“形”动中蕴涵着“势”好的种子。这一概括,对河南当下“打赢稳增长保态势攻坚战”有重要指导意义。尽管我们现在存在各种风险、问题与挑战,但河南经济的增长的势头和前景仍然十分光明。       记者: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全省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座谈会上指出:我省经济运行还有隐忧,社会稳定存在风险,安全生产仍有隐患,正处于紧要关口,不进则退、退则生乱。怎么理解“不进则退、退则生乱”?       喻新安:先说“不进则退”。就微观层次来说,我们已经看到,类似诺基亚、摩托罗拉、柯达等实力、技术、创新强大的全球知名企业,都已轰然倒塌,充分说明了“不进则退”市场法则的严酷。诺基亚CEO在被微软收购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过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输了。”其实,诺基亚集团面对智能手机市场仅仅晚迈出了半步,就迅速地丧失了巨大的市场占有率,渐渐走上了下坡路。前一段,我到几个省辖市调研,深切地感受到“不进则退”市场法则对企业生存的压力。区域经济的竞争也是如此。新常态下增长动力转换的深刻变化,意味着产业布局的重新洗牌,中西部多个增长极正重塑新动力,呈现赶超提速的势头。河南要科学应对,推动局部比较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       再说“退则生乱”。一个“乱”字,点出了“退”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退”意味着经济减速,增长乏力。“退”的后果,一是就业受到影响,我国现在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接近180万人,如果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将直接影响群众就业,而就业率下降,必然对群众收入和民生改善产生不利影响。二是财政收入受困。经济增长下滑,税收和财政收入势必相应减少,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必然下降。三是引发社会问题,带来社会的不和谐和不稳定。四是引发连锁反应,一些关键企业、行业、领域的经济增长减速,会拖累相关行业和领域发展,另外,减速可能引起减势,使得士气受挫,降低省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可见,经济增长出现大的逆转是很危险的,“退”的是经济,“乱”的是人心,而“退”势一旦出现,扭转起来将事倍功半。因此,全省上下对“稳增长保态势”要高度重视,化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推动全省经济增长持续向好。       打赢稳增长保态势攻坚战要做好思想准备       记者: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综合研判形势要深化三个方面的认识:经济下行压力大是多方面多层次因素相互交织叠加影响的结果,短时间难以缓解;经济调整期也是分化重组期,挑战与机遇并存;有困难也有光明前景;同时提出了三个“必须”:“丢掉幻想、加快转型”;“抢抓机遇、变中取胜”;“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请您谈谈这些论述和要求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意蕴和工作指向?       喻新安:省委书记郭庚茂提出的三个方面的认识和三个“必须”的要求,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指导工作的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也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应对困难的科学态度和战略定力。我体会,贯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有以下三点十分重要:       对困难的认识要充分,做长期应对的思想准备。省委书记郭庚茂提出要深化三个方面的认识,就是提醒河南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当前我们遇到的经济下行压力,具有复杂的国际背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省经济运行还有不少隐忧,由于受到各种风险挑战的严重影响,增长速度正在换挡但下行压力较大,经济结构正在优化但调整阵痛显现,发展动力正在转换但新兴力量不够强大。所以,各级干部不但要充分认识实现稳增长目标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还要充分认识加快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做到坚定信心,不动摇、不懈怠,以滚石上山的精神和韧劲,打赢稳增长保态势的攻坚战。       对形势的研判要辩证,做到因势利导化危为机。经济新常态下,我省与全国一样,也面临潜在增长趋势线下移、结构调整紧迫性增大、增长动力转换亟待加快等共性问题,同时我们在不少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如虽然内需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但投资、消费需求潜力巨大,市场、区位优势日益凸显;虽然一些传统优势机遇正在消失,但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新优势新动力正在不断集聚形成;虽然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但在电子商务、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方面,我省与先进地区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可能迎头赶上、抢占先机。总之,要看到挑战与机遇并存,要高度关注发展中的变化、变化中的变量,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抢抓机遇,争取变中取胜。       对未来的展望要积极,确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2014年12月,省委书记郭庚茂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曾经指出:进入新常态,对我省来讲,在全国发展大局的地位不是在下降而是在上升。无论从发展条件还是发展基础看,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接近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个判断是完全正确的,这个判断对我们当前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很有指导意义。我们要认识到,发展不足仍然是河南面临的最大问题,要不断做大全省经济总量,争取实现几何级增长,推动全省经济迈上新台阶。       对实现今年预定经济增长目标要充满信心       记者: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全省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座谈会上指出,要在质量、效益、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实现全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的预期目标。请简要阐述一下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心和依据是什么?       喻新安:实现河南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就是达到8%以上。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说到信心和依据,主要有三点:       信心和依据来自对河南比较优势的认识。我省同全国一样,在新常态下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我省具有巨大的比较优势。一是特定发展阶段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包括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加快所蕴含的巨大投资空间和消费潜力,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的潜力等。二是特殊省情所形成的综合发展优势,包括大省优势突出,应对市场变化的韧性大、潜力大、回旋余地大;地处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战略枢纽,区位、交通、物流优势突出等。三是多年持续作为所产生的累积效应。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的先发效应、带动效应、聚合效应、示范效应进一步凸显等。       信心和依据来自不少行业和地方的成功实践。从行业看。工业:今年1至7月份,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7月份全省高成长性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6%、25.5%。商贸:今年上半年,在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6.9%的背景下,我省进出口总值逆势增长26.7%;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我省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6.4%,郑州E贸易试点综合指标稳居全国首位。金融:今年前7个月,全省社会融资规模达4776亿元,同比增长19.2%,资本市场融资1560亿元,创历史新高。从区域看。今年前8个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完成生产总值260亿元,增长25%,进出口总额达到258亿美元,增长49%,继续发挥着引领和带动作用。       信心和依据来自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注重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大事要事,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加快构建“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坚持以开放改革“一举求多效”、以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以优化环境“一优带百通”,用大枢纽带动大物流、用大物流带动产业群、用产业群带动城市群、用城市群带动富民强省,坚持以“三准三专三聚三提”,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施“稳中求进”方针。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河南实际,是富有成效的。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已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并结合新的情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