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大省”到“品牌大省”

26.09.2014  13:52
      “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是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之一。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知名品牌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企业而言,品牌意味着信誉和市场;对国家和地区来讲,品牌意味着形象和影响力。由“产品”到“品牌”,品牌的核心价值地位凸显,表明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离不开中国品牌。

        作为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大省,未来河南经济由大到强,迫切需要大批知名品牌的支撑,实现由产品大省向品牌大省转变。近年来,河南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涌现出了双汇、宇通、许继等上百个国际知名品牌,但同时也消失了亚细亚、春都火腿、矛盾洗衣粉等多个曾享誉全国的老品牌。总体而言,目前我省品牌建设基础还很薄弱,品牌大省建设任重道远。新时期,我省加强品牌建设,既要顺应全球发展趋势,也要突出自身优势,将二者紧密结合,努力打造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品牌群”。

        借助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快速发展的趋势,发挥我省新兴工业大省和产业聚集区建设势头良好的优势,着力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提升工业品牌。

        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塑造制造业新优势。由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本身具有文化注入、个性彰显和价值提升等独特功能,在制造业领域推动从产品到品牌的转变,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为此,我省要重点支持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需求的设计应用研究,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对于汽车、机电、矿山机械等装备制造业,要加强产品的外观、结构、功能等设计能力建设;对于食品、服装服饰、家用电器、生活日用品、家居用品、数字产品、文化体育用品等消费品工业,要重点提高文化科技含量,打造兼具高科技含量和高文化附加值的工业品牌。

        借助食品安全愈来愈受到重视,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青睐的趋势,发挥我省传统农业大省的优势,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突出“生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培育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品牌。

        目前,我省已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然而这些企业大多是品牌意识淡薄,缺少长远的品牌发展规划;一些企业仅限于小打小闹,属于地方品牌。现代农业品牌建设离不开两点:一是质量安全,二是生态高效。为此,各级政府要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首要任务,完善并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标准,强化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动物和动物产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实施从田间到餐桌的“生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主动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森林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加强省外市场推广力度,实现由卖普通农产品到卖现代农业品牌的转变。

        借助电子商务等新商业模式和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依托我省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服务业品牌。

        当今世界,电子商务等新商业模式和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正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既能催生出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一批电商知名品牌,也能对传统百货零售巨头产生致命打击。为此,我省在引进国内外电商巨头的同时,应着力扶持本土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传统商贸物流企业借助电子商务转型升级,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互联网信息技术既能提升文化和旅游产品科技含量,又能增强市场推广力度和品牌传播速度。我省文化和旅游品牌培育,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导企业实施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网络信息化运营,让广大顾客实现远程消费、互动交流、参与体验等,以增强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作者系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