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专家解读 今年我省淮河流域暴雨咋恁强
7月26日,南阳蓝天救援队队员冒雨在白河二坝水域举行防洪防汛实战应急演练。7月以来,防洪防汛进入关键期,该救援队成立“防汛抢险突击队”,实行24小时积极备勤,随时准备参与抗洪抢险工作。 高嵩 摄
报社记者 李若凡 报社通讯员 周爱春
入汛以来,淮河流域主雨带南北摆动,降雨过程多、持续时间长、雨区重叠度高、累计雨量大,局地暴雨洪涝灾害较为严重,出现了多年罕见的淮河流域洪水。今年我省淮河流域暴雨为什么这么强?有哪些特征?7月25日,我们就此采访了相关气象专家。
淮河流域暴雨洪涝过程成因是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说,2019年秋季开始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同时,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显著偏强,副高引导的水汽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输送明显偏强;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输送也较强,使得今年向长江中下游水汽输送较往年偏强。
“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冷空气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爆发偏强。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致使梅雨锋偏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明显偏多。与此同时,由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抑制了西北太平洋上空的大气对流运动,不利于台风的生成。”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正研级高工牛淑贞说,这也是造成河南在6月8日前全省干旱,之后旱涝急转的原因。
副高南北摆动,我国主雨带也随之南北摆动,致使位于河南南部的信阳市和安徽等地的淮河流域自6月底以来强降水不断,特别是7月11日至13日和17日至19日,受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江淮切变线的影响,出现了两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导致淮河流域洪水发生,信阳市的固始、商城一带水位超警。
7月21日至22日,受副高加强和切变线北抬影响,北方高空槽东移,在黄淮地区形成低涡切变线,我省黄淮之间出现大范围强降水过程,量级达暴雨,其中平顶山、漯河、驻马店、周口4市出现局地特大暴雨。
淮河流域暴雨洪涝过程有什么特征
据统计,6月以来,我省淮河流域共有8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其中7次强降水中心位于信阳地区。6月8日以来,流域平均降水日数22天,较常年偏多6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多。
入汛以来,信阳大部累计降水量超过800mm,已超过汛期(6月至8月)的常年值;信阳、新县、商城、潢川、固始、罗山和光山7地累计降水量突破其建站以来同期最高纪录。此外,5月10日至6月8日,我省淮河流域无明显降水,高温天气频发,雨少温高导致气象干旱严重。6月8日以后,淮河流域出现多次强降水过程,信阳地区多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发生旱涝急转,信阳大部洪涝灾害严重,白露河、史灌河超保证水位,王家坝时隔13年开闸泄洪。
“本次淮河流域暴雨洪涝过程呈现降水持续时间长、雨区重叠度高,降水极端性强、多地雨量破纪录,汛期旱涝急转、局地洪涝灾害重三大特点。”省气候中心正研级高工朱业玉说。
汛期气象部门出了哪些硬招
面对异常严峻的防汛形势,全省3个国家级卫星地面站、3个高空气象探测站、9部新一代天气雷达、1部应急监测指挥车、260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迅速发挥立体化气象灾害精密监测网络优势,地面雨情每10分钟更新1次,雷达组网拼图6分钟1次,遥感监测30分钟扫描1次,现场更是做到分钟级监测,对暴雨影响区域及其上下游开展全方位的不间断监视,为雨情变化提供翔实、可靠的研判依据。
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郑世林介绍,在应急响应期间,我省共发布预警信息508条,其中暴雨预警335次,接收人次1000余万人,直达各级应急责任人。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