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1省CPI涨幅榜排行出炉 仅3省处于"2时代"
2015年31省区CPI涨幅排行榜。制表人:宋雅静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1日讯(记者宋雅静)2015我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数据获悉,2015年31省区中CPI涨幅超过全国水平的有17个。在31省区排行榜中,青海CPI同比上涨2.62%居于榜首,新疆仅涨0.57垫底。CPI处于“2时代”的仅剩青海、上海、西藏三地。
2015年全国CPI同比上涨1.4%
2015年全国CPI上涨1.4%,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3%。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烟酒及用品上涨2.1%,衣着上涨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0%,交通和通信下降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4%,居住上涨0.7%。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2.0%,油脂价格下降3.2%,猪肉价格上涨9.5%,鲜菜价格上涨7.4%。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环比上涨0.5%。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5.2%,12月份同比下降5.9%,环比下降0.6%。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6.1%,12月份同比下降6.8%,环比下降0.7%。
17地CPI涨幅超全国水平
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汇总了2015年31省区的CPI涨幅情况,2015年全国CPI上涨1.4%,其中17省区CPI同比涨幅超全国水平。由涨幅高低排序,依次为青海、上海、西藏、云南、北京、贵州、福建、天津、江苏、吉林、甘肃、广东、湖北、江西、广西、四川、浙江。
与上半年涨幅情况相比,其中较大变化的为浙江、广东两省,2015年上半年浙江省CPI同比涨0.91%,位居全国第26位,广东省上半年CPI同比涨1.21%,位居21名。年末,浙江省同比涨1.41%攀升至17位,广东省同比涨1.55%攀升至12位,此两省物价在2015年下半年上涨十分明显。
青海CPI同比涨2.62%居榜首
新疆涨0.57%居末
在中国经济网记者制作的2015年31省区CPI同比涨幅排行榜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青海、上海、西藏居前三位。其中青海CPI同比涨2.62%为全国最高,上海同比上涨2.42%位居第二,西藏同比涨2%居第三。此外新疆仅上涨0.57%,处在全国最末位。
值得关注的是,青海物价在2015年10月份以前,已连续14个月涨幅全国第一。10月份大幅下降至第七位,甚至跌出“2时代”,11月涨幅位居第五,12月又再次下滑至全国第11位,年末三个月青海物价涨幅,在高位运行下有所缓解。由于青海输入性的依赖比较大,绝大多数商品靠省外调入,价格的涨幅不受控制,因此此前长达14个月青海省的CPI增幅一直居高不下。
对于CPI涨幅持续过高,青海省针对食品类价格涨幅较高,政府采取了临时价格干预、对牛羊肉等重点商品进行价格补贴、从外省大量组织货源供应该省市场等措施,有效遏制了物价过快上涨,缓解了价格上涨的压力。
CPI涨幅创6年来新低
全国仅3省处于“2时代”
2015年我国全年CPI比上年上涨1.4%,比2014年下降0.6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6年以来的新低,首次来到“1”时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CPI涨幅分别为3.3%、5.4%、2.6%、2.6%、2%。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分析,2015年中国经济稳中趋缓、国内油价连续下跌等因素,导致2015年物价处于温和上涨的水平。
中国经济网记者制作的2015年31省区CPI同比涨幅排行榜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全国仅青海、上海、西藏三地坚守在“2时代”,最高涨幅为2.62%。据中国经济网地方经济资料库显示,2014年31省区中CPI居于“2时代”及以上的有16个省区,最高涨幅达到2.9%。在2015年这一年内,“2时代”省份减少了13地。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认为,近几年进口大豆、稻谷、大米、小麦、玉米等粮食大幅增加,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低于国内价格,这对国内相关商品价格上涨形成约束。同时,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下行和国内经济较为疲弱的环境下,非食品价格缺乏上涨动力。经济增长动能向第三产业转移,服务类价格基本运行平稳。
因此,在当前的宏观大背景下,物价涨幅总体保持低位运行,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在不出现严重的外部冲击与经济波动的情况下,CPI也不会跌入负增长区间。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础上偏向宽松调节,流动性的释放将推动2016年CPI小幅上升,但整体保持低通胀状态的概率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