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中国经济的大隐患
尽管社会反响很大,其实A股市场只是中国经济中的一个小问题,大问题是政府负债、银行的坏账和实体经济中的过剩产能。
近日,许小年在Jeep-中欧戈十回归日上做了主题为“新起点,创新与互联网”的演讲。以下为演讲节选。
要讲创新和互联网,还是要从宏观经济谈起。为什么在这时候提创新?因为中国经济走到了今天,不靠创新已经走不下去了。虽然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GDP全是7%,但电力指标、运输货运量的增长率和企业层面等各方面的情况都很清楚地告诉我们:经济正在滑入衰退。
为什么会衰退?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内部积累下的结构性问题到现在已经捂盖不住了,必须要由某种方式表现出来。在宏观上,表现为增长速度放慢;在微观上,就表现为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
实体经济泡沫的出路是“去产能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衰退的原因是过去透支了今天的经济景气。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经济有个剧烈的下跌,虽然是外部冲击引起的,但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脆弱。如果我们能利用当年那个时机,在经济下跌的过程中忍受痛苦、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就不会有今天的困境。但是我们浪费了那次衰退,浪费了那次极好的调整机会。
到了今天,经济调整的难度比2008年还要大。当时,一些传统制造业部门产能已经过剩,产品技术落后,在市场上找不到销路,急需更新换代。但由于没有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让一些本应更新换代的落后产能和技术没有及时“大换血”。当经济中内在的增长动力减弱时,真正需要做的应该是增强经济的“体质”,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虚弱的内部结构性弊病,而不是简单地注射“强心针”。
前两天,一家民营钢铁厂透露,现在全国每年钢铁的生产能力大概在11亿~12亿吨,而消费能力只有6亿~7亿吨,亦即钢铁产能过剩30%~40%。这些过剩产能没有消除之前,钢价不会反弹,各家都在产能的压力下,在市场上低价销售钢铁,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利润。
一些钢铁公司是靠着政府的救济在活着,其实早就应该倒掉了。否则,那些效益高的钢铁公司也没有办法正常经营,因为价格被压得太低。钢铁行业是传统制造业的一个代表,我们曾经用新的产能泡沫去掩盖旧的产能泡沫,结果致使泡沫越来越大。
资本市场也有泡沫,但泡沫主要是在实体经济中,表现为过剩产能。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靠投资驱动,当出现过剩产能的时候,企业就不敢投资,依赖投资驱动的增长就掉下来了,这是结构性扭曲持续到今天的一个必然结果。出路在哪里?去产能化。如果不把过剩的产能消除掉,价格起不来,企业经营会很困难,经济就会长期地在低位运行。
所以去产能化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经济的去杠杆化所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欧美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是过度借债、杠杆过高,把家庭和金融机构压垮了,要想恢复经济,必须把过高的杠杆率降下去。直到2014年,美国的去杠杆化才基本结束。
欧洲经济为什么现在还不行,因为它们还没有认真地展开去杠杆化。有数据表明,欧洲的杠杆率只是稍稍低于2008、2009年,而美国的杠杆率已经回到了历史的平均水平。这也是欧美两个经济体的表现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所在。
同样,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不仅要去杠杆,还要去产能。实际上这两者是一回事,实体经济中的过剩产能对应的是银行的天量信贷,要不是银行放出那么多的贷款,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多的过剩产能。所以,实体经济要去产能,金融行业要去杠杆。
和金融体系与政府体系中的坏账相比,A股的场外配资简直就是小菜一碟。A股配资总共有两、三万亿吧?我们金融体系的贷款余额是80多万亿,如果坏账率是10%,那么也达到了七、八万亿,而且有可能还不止。政府融资平台在这几年经济调整的过程中积累的债务,现在官方估计就有20万亿,这才是中国经济的大隐患。
尽管社会反响很大,其实A股市场只是中国经济中的一个小问题,大问题是政府负债、银行的坏账和实体经济中的过剩产能。过剩产能有多严重?各个行业不一样,据说水泥行业的过剩产能是60%以上。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去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可能会相当长,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去产能和去杠杆的过程中,企业的首要任务不是发展多快、要做多大,也不是赚多少钱,而是活着,活下去就好办。
宏观形势严峻,是不是我们就不干了呢?当然不是。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价值才能显现。我喜欢熊市,不喜欢牛市,为什么?因为在牛市中,资产的价格都被高估,只有在熊市中,资产的公允价值才能够在市场上出现,就像巴菲特喜欢熊市一样。所以不要害怕熊市,也不要害怕经济的下行和经济的调整,因为在调整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商业机会。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谈创新,谈创业,谈互联网?原因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