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2025年突破3000亿元!借力郑卢“空中丝路”,河南产业今昔蝶变

20.11.2022  20:16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诗昂 文 朱哲 摄影)不靠海、不沿边、一条跑道飞蓝天。

近年来,河南坚持以“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为引领,坚定不移走好“枢纽+开放”路子,实现河南航空经济强势崛起,成功打造出这一内陆开放品牌,为我国特别是内陆地区航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

这是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以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建设为着力点,打造国际合作互促共赢新纽带;以多式联运协同推进为突破点,创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新模式;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为立足点,探索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新路径。

展望未来,河南将踔厉奋发,进一步夯实、畅通“中欧互联互通的空中桥梁”。

差异化,闯出发展新天地

一子落,满盘活。“货运为先”“国际为先”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引领下,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河南开放型经济不断做大做强。

从寂寂无名,到“北上广深郑”的并列,郑州机场异军突起,众多机遇伴生。运营卡车航班的河南新起点运输有限公司(下称新起点公司),是较早发现这一机遇的公司之一。

何为卡车航班?它是2013年出现在郑州机场的“舶来品”,是进出口货物空地联运的形象叫法,是航空运输服务的延伸。

为什么一座机场需要卡车航班?新起点公司总经理邵正锋解释,如果一架飞机从国外飞来郑州机场,但货物目的地是某个外地保税区,使用卡车航班转关,可以在不清关的情况下,享受“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直通式通关服务。

因而,卡车航班的使用,能用陆路运输弥补航班时间和运力的不足,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节省企业通关时间。对于机场而言,卡车航班也能有效扩大其集疏辐射范围。

“2014年成立之初,我们只有4台卡车,目前超过了270台。”邵正锋说,伴随着郑州机场的发展,目前公司业务在全国多地布局。根据统计,2021年,在郑州机场超过70万吨的货邮吞吐量中,通过该公司卡车航班转关的货量达到了8.26万吨,占郑州机场该类型业务的八九成市场份额。

谈及近期召开的丝路盛会,邵正锋有颇多感慨。他说,借着郑州机场大发展、郑卢“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机遇而出现并取得长足发展的新业态和产业,还有很多。单是航空物流方面,就有一批知名货运航司、货运代理企业、物流集成商等在郑州开展业务。

河南省机场集团副总经理康书霞此前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郑州机场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通过强化战略合作、扩大运输规模、推动项目落地等方式,加快推进国内外航空物流企业集聚郑州,继而带动高端航空产业快速集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根据郑州航空港区统计,10年来,该区已入驻各类物流企业400余家,初步构建了服务于航空运输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航空经济产业体系快速成型

郑州机场和郑卢“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走深走实,河南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开放,带动河南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开放型经济因此蓬勃,在河南经济中的权重越来越高。

在郑州航空港区,“无中生有”、从有到优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让郑州、河南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制造基地。

航田·智能终端产业园,是郑州航空港区第二个以智能终端为主的产业园区,更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先行区、样板区。

据介绍,自2014年开园以来,产业园重点围绕智能终端产品,成功引进联创电子、和而泰、记忆科技、东微电子等70余家智能终端上下游企业签约、入驻、投产。截至2021年底,园区累计实现手机(非苹)产量约8亿部,累计实现产值约千亿元。

航田·智能终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产业园已建立起涵盖手机组装、SMT贴片、摄像头模组、液晶显示模组、自动化设备、精密模切件等核心技术及生产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

入园企业正逐步实现由轻资产运营的整机组装,向重资产投入的屏、摄像模组等产业链企业转变,由中小型公司向(准)上市公司转变,由加工制造企业向研发创新企业转变等三个可喜变化。

“在不断更迭中,记忆科技、益民控股等一批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专业技术领先的优质企业不断脱颖而出。”该负责人说,面向未来,园区将推动产业向纵深布局,更高地提升园区智能终端产业的核心技术水平及规模。

不只是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大发展。10年来,郑州航空港区航空经济产业体系快速成型,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制造等产业集群异军突起。目前,初步形成了以航空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在郑州航空港区的产业地图上,航空制造产业园、北斗产业园、郑州航天枢纽港等一批高质量项目加快建设。今年6月份首套“河南造”航空模拟仿真设备走出国门,飞行培训、飞机租赁、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在航空经济的强力带动下,2021年郑州航空港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73亿元、外贸进出口完成5246亿元,分别是获批前2012年的5.7倍和3倍。

而借助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搭建的国际化平台,日前,郑州航空港区新签约了高铁多式联运现代智慧综合物流园区、国际航空保税物流基地、航材共享中心、航空模拟器研发制造、飞机租赁等一批高质量项目。

站在新起点上,郑州航空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在产业集群培育上再聚力,在探索航空经济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做大做强六大支柱产业,抢滩占先、前瞻布局新兴和未来产业,构筑航空经济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力争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

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探索者

梳理河南开放型经济做大做强的路径,可以发现,这得益于融入世界平台的搭建、开放制度环境的优化等。

在日前召开的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市场规模、开放通道等比较优势,深化制度型开放,推进外贸优化升级,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位居中西部前列。

河南以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建设为着力点,打造国际合作互促共赢新纽带;以多式联运协同推进为突破点,创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新模式;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为立足点,探索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新路径。这是令人瞩目的成果,也揭示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河南开放平台高度集成——

郑州航空港区成为开放经济建设的主阵地,电子信息产业国内领先,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制造等产业集群异军突起;

自2017年4月1日挂牌,河南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累计达到515项,有力破除了阻碍贸易便利化的藩篱和障碍,注册企业已达11.8万家,郑州片区被评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园区;

全省累计设立5个综合保税区、4个保税物流中心,建成3个国家一类口岸及9个功能性口岸,成为内陆地区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的省份之一,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绩效排名居全国前列;

2019年以来,郑州获批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开放引领作用不断凸显……

近年来,河南开放制度环境显著优化——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获批内陆首个人民币创新试点、全国第3个国家级引智试验区和全国第二个获准开展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业务的区域;

郑州机场获批全国唯一航空电子货运试点机场,全面实行航空货运“7×24”小时通关保障,空运进口通关时间全国领先;

全国首创1210网购保税进口模式并在全国复制推广,率先开展“跨境保税O2O自提”、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等一系列改革创新……

5年来,在四条丝绸之路的带动下,河南进出口总额连续跨越四大千亿级关口,202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8208.1亿元,稳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十位;跨境电商累计交易额7658.5亿元、年均增长18.5%,发展水平居中西部第一。

回望来路,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河南由对外开放的跟随者变成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探索者,由全球化的旁观者变成国际分工体系的参与者,传统内陆省份转变为内陆开放高地,实现国际形象、经济格局、社会脉络的深刻改变。

眺望未来,新时代的河南呼唤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汇聚更多高端要素资源,积蓄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势能。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9日,在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成果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次论坛成功举办为契机,拓展航空运输网络、强化高端产业对接、全面加强经贸往来、深化人文交流合作、建立机制化合作平台,努力将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成为中欧之间更为坚固、更加顺畅、更多福祉的空中桥梁。

相信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中原,定将更加出彩。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