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百亿产业集群 医疗器械推动丹阳经济升级
“戴丹阳眼镜,看美丽中国”在丹阳,海昌眼镜大气而非夸张的广告语随处可见。当然,让丹阳声名鹊起的绝不只有眼镜。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丹阳市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3家,其中上市公司为2家。出自丹阳的医疗器械“六大件”——隐形眼镜、制氧机、血压计、听诊器、轮椅和血糖仪试纸的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为国内第一。上周,记者先后走访丹阳海昌、鱼跃、中润等医疗器械企业,感受到企业实干快干的浓厚氛围。
“鱼跃血糖仪及试纸、制氧机、听诊器和血压计、吸痰器、吸引器、雾化器等病房护理设备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为国内第一,其中分子筛制氧机产量居世界第一。”鱼跃医疗董事、副总经理陈坚介绍,去年以来,鱼跃加大生产、研发投入,新制氧机、睡眠呼吸仪、静脉留置针、真空采血管产品研发及自动流水线改造总投入约2亿元;同时,集生产、办公、物流、培训为一体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已经开始建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08年,丹阳市医疗器械企业仅22家,年销售9.77亿元。由于主要生产传统的水银血压计、听诊器、出诊箱、输液架、验光灯箱等低端产品,大部分企业利润微薄,生存艰难。然而通过紧抓全国医药产业大发展的机遇,以市场为导向,聚合产业集群,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如今的丹阳医疗器械产业呈现出别样的“风景”。
“去年1月,丹阳市委、市政府与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建设了生命科技产业园。”据丹阳市食药监局副局长张彦平介绍,这个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中,各家企业以集群形式,或分散或聚合。目前,已有鱼跃医疗、沥泽生化、华洪中药、福旦医药和云阳药业5个项目进驻,总投资超40亿元。今年,尊龙、中润、鸿晨、凯乐康、辉凤、海环等一批医疗器械企业将相继投入生产。张彦平告诉记者,截至2013年底,丹阳市共有医疗器械企业47家,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410%;预计到2015年,丹阳市医疗器械产业销售将达80-100亿元,“医疗器械产业已发展成为丹阳市新型支柱产业,并呈现创新能力强、企业规模大、集聚程度高的特点,形成医用制氧、医疗护理及隐形眼镜三大特色板块,均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丹阳市食药监局寓监管于服务,促成建立省食药监局支持丹阳医药产业现场联席制度,这项创新做法全省唯一。张彦平表示,自去年1月签订《支持丹阳医疗器械高科技产业园建设发展备忘录》以来,省食药监局开辟审批许可绿色通道,对丹阳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给予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与业务指导,助推医疗器械高科技产业园发展,使之成为融研发孵化、生产制造、展示交易等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园。(黄良俊李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