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多座人造山体现小型泥石流 市民:造山好更要安全
记者 李岩/文 洪波/摄影
核心提示|对于主城区一马平川的郑州来说,山体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念想。近年来,随着龙湖公园、中央公园及郑大新校区等一批公园、单位的建设,一批人造山体拔地而起,悄悄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地貌。
在这场备受推崇和赞誉的“造山运动”背后,规划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同样不可忽视。近期多场暴雨后,这些山现状如何?对此,大河报记者进行实地探访。
探访
山体公园多了,有喜也有忧
喜 湖光山色雏形已现
6月14日下午,一场暴雨过后,郑东新区龙湖区域,空气新鲜,艳阳高照,龙湖如镜,倒映着岸边的绿植、高楼和小山……
与已经大部分绿化的湖岸一样,龙湖湖畔南、西、北等多个方向的多座山体也已经绿化。除了龙湖公园,位于郑开大道与S223省道交叉口西南方向的郑东新区中央公园内,呈东西走向的更大山体也已经成型。山坡及山顶上种植了多种乔木。
在这处人造山体的南侧,开挖的人工湖部分区段也已开始进行边坡硬化。多个标段的施工机械停放在工位,一些建材也堆放在一起,但施工人员不多。可能因为刚下了雨,湖心部分低洼处已经积水,蛙声不绝于耳。
值得注意的是,也就是半年前,位于中央公园这个号称上万亩的“巨无霸公园”内的人造山体,依然是挖掘机不断穿梭的场景,尚未开始大面积绿化。
类似泥石流、滑坡多发
与眼前的美景相比,这些人造山体在经历暴雨后,遭遇水土流失问题,部分较陡的山坡甚至形成小型的泥石流,使得山体“千疮百孔”。
在中央公园北坡,因为坡度不陡,虽然出现了很多小水流流出的槽形水道,且有部分低洼处积水,但山体总体受损不大。
但是,坡度较大的南坡,则“伤痕”较大。可能因为过水较多,盘山路旁的排水沟很多都被冲毁或被泥土淤塞。黄土、砖块、建筑垃圾等多种物料夹杂的类似滑坡体,摊铺在路上。不少栽种的树木被冲歪、冲倒,有的甚至根部悬空。
被冲刷出的较深水道,深度超过1米,最宽处也超过1米,犹如巨大的裂缝,蔓延在山坡上。
在这座名称暂未知的山体最西侧,因为坡度更陡,较大的滑坡体沿山坡而下,将十多棵大树冲得七零八落。而山脚下不远处,就是工棚、工人宿舍等。
与中央公园一样,龙湖公园旁的诸多山体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类似滑坡、泥石流问题,但相对来说,也许是因为龙湖公园内的山体堆砌较早,而且坡度大多不陡,问题相对较少。
大河报记者注意到,中央公园、龙湖公园内的人造山体,无论是山坡还是山顶,因为几乎全部为土质,没有石头,表层较为松软。走路走在挖掘机压过的车辙上尚好,不然很容易陷进泥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