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新农村魅力无限

16.01.2017  13:03

      新农村不仅是“物”的新农村,更是“人”的新农村。内外兼修才能打造真正的美丽乡村。我省近年来开展农村文化工程建设,乡村文化活动日渐丰富,逐步培育出文明和谐的新乡风。

      基础设施更齐备

      1月15日,记者在永城市演集镇刘庄村看到,利用村中原有的废弃大坑填坑造地,建成了面积约10亩大的文化广场。不光村容变得美观,而且使村民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

      道路宽敞平坦、环境干净整洁、房屋美观实用……行走在中原广大农村,这样的画面随处可见。近年来,我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净化、亮化、绿化不断提升,乡村环境向更加宜居转化。与此同时,各地持续推进农村文化工程,整合优化农村公共资源,夯实健身文化广场、图书室、文化墙等硬件基础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省1800个乡镇全部建成了功能齐全的乡镇文化站,4万多个行政村的综合文化中心分别拥有文化室、农村书屋、体育设施和文化大院,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文化生活更丰富

      外出务工农民春节返乡,辛苦攒下的几万元几乎全输在了牌桌上。这样的情形,过去在一些村庄并不鲜见。

      “物质上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村,很多地方依然缺乏精神富裕。这应该是美丽乡村建设关注的重点问题。”长期致力于改变家乡面貌的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说。

      我省近年来重点围绕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教育培训等文化活动,设置具体服务项目,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文化生活丰富了,村民的精气神也大为改变。”兰考县谷营镇曹庄村第一书记葛占伟告诉记者,去年集便民服务大厅、卫生室、老年活动室、广场等于一体的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后,群众的精神面貌大大改善。葛占伟带领村民练太极拳,去年参加省城的比赛拿了集体奖,大家非常振奋。

      乡风文明更淳厚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我省不断健全乡村文明公约,普及文明知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卫生户、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的评选,志愿者行动的进行,不断培育出文明乡风、优良家风和新的乡贤文化。

      在巩义市竹林镇,随便进入一户人家,便会看到挂在显眼位置的《竹林新风公约》。公约对庆典宴请等作了明确规定,推进了和谐社会环境的建设。

      宁陵县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引领民风的抓手,开展“乡贤、孝贤”“好家风、好家训”“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美德少年”等十项评选活动,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乡村文明进一步提升。

      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素质的提升十分重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我省促使软硬件共同升级,谱写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