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7人在郑捐献造血干细胞

01.04.2016  01:10

4天7人在郑捐献造血干细胞
 

 

--7个河南爷们儿的血将要救活的是7位白血病患者

 

猴年春节刚过,河南省红十字会迎来了一波爱心大爆发:2月29日至3月3日,4天时间有7人集中捐献造血干细胞。爱心如此“高密度”,史无前例。


 

7位志愿者来自河南郑州、开封、焦作、三门峡等6个地市,都是俊朗潇洒的男士,有“90后”教师、“80后”医生、“70后”工程师……年龄不同,身份有别,却怀有一个共同目标,点燃白血病患者重生的希望。

   

7人合影

 

7位志愿者完成捐献后,河南分库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达到528例,累计捐献人数居中华骨髓库各分库之首。

 

“暖男医生”的新选择
 

 

捐献者:南阳市卧龙区潦河坡镇卫生院内科医师 张明洋
 

 
 

捐献对象:深圳12岁白血病患儿
 

捐献时间与地点:2月29日,河南省肿瘤医院
 

最想说的话:“心怀感恩,释放正能量!”
 

 

捐献前一天,由于注射“动员剂”身体不适,张明洋发着低烧,但他仍然在研究针灸,“全身穴位300多个,一天不练都会生”。在张明洋看来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和普通的献血没有两样,不需要过分担心和关注。
 

 

张明洋今年32岁。两年前,他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队伍。“平时干的就是治病救人的工作,加入很正常,这也是救人呀!”张明洋说。
 

 

张明洋出生于中医世家,擅长利用生物电技术与中医经络学有机结合,以治疗颈肩腰腿痛,在潦河坡镇是出了名的“暖男医生”。他平时接诊很多的山区患者,特别是留守老人说,他总是细致讲解和耐心服务,开的处方也很便宜。他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巡诊,被乡里乡亲称为妙手回春的“好先生”。
 

 

2016年初,张明洋得知自己和一位深圳的小患儿配型成功了。“我特别激动,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妻子,给他们讲我会咋捐献,让他们放心。”张明洋说,捐献结束后,他他还会继续向身边人讲解如何捐献造血干细胞,履行好医生的职责。

 

一圆4年前的承诺
 

 

捐献者:郑州市第八十八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武绍玮
 

 
 

捐献对象:北京住院的27岁男子
 

捐献时间与地点:2月29日,河南省肿瘤医院
 

最想说的话:“祝你早日康复!”
 

 

“武绍玮,你还记得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的事吗?”2015年11月,武绍玮看到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工作人员发来的QQ弹框中的这句话时,心情异常激动。
 

 

4年前的11月20日,20岁生日当天,武绍玮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学校门口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毕业后回到了郑州,手机号换了,QQ号码成了唯一可以联系的线索。“难道有和我配型成功的吗?”他第一时间截图,并“晒”在微信朋友圈里。
 

 

这一次,武绍玮开始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了系统的认识。2月25日,他开始注射“动员剂”,进行捐献前准备。由于要保存体力,活泼爱动的他硬是在房间里憋了好几天,“这几天吃了睡睡了吃,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人生了”。不过,想思考人生的这位教师没憋住几天,2月27日,距离捐献造血干细胞还有2天,他在注射“动员剂”之后,就拿起弓箭射箭去了!

 

“前辈”带动“90后”
 

 

捐献者: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职工 毋成成
 

 
 

捐献对象:苏州47岁男子
 

捐献时间与地点:2月29日,河南省人民医院
 

最想说的话:“祝福您:早日康复!”

 

“90后”毋成成,是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2013年下半年加入中华骨髓库。他能“入库”,得益于同公司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任抗战的动员。
 

 

2015年,任抗战因捐献造血干细胞并致力于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工作,荣获“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特别奉献奖”。也正是得益于志愿者任抗战持续不断的“现身说法”,毋成成也成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中的一员。“前辈”的荣誉带动了毋成成,也帮助了毋成成。
 

 

最初得知毋成成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毋成成的父母不大同意。任抗战和焦作市红十字会的李玉梅老师一起,到其家中劝说动员,最终获得了父母同意。
 

 

“捐献造血干细胞和献血一样,都是帮人的好事;父母同意后,我觉得这能救人一命,更是好事,就来了。”毋成成腼腆地笑着,“希望那个人能赶快好起来。”

 

主动缩短捐献等待期的医生
 

 

捐献者: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医联体干事 陈兆国
 

 


 

捐献对象:北京市12岁白血病患儿
 

捐献时间与地点:3月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
 

最想说的话:“早日康复、努力学习,将来成为栋梁之才。”

 

没有多长时间,陈兆国就要过28岁生日了。出生于医学世家的他从小就对生命有着不同理解。“别人生日都是去聚会庆祝,他18岁生日当天主动去献血。用行动去救人,这个孩子很有担当。”这是三门峡市红十字会秘书长翟巧玲对陈兆国的评价。
 

 

从18岁开始到现在,陈兆国共献血14次。2015年4月26日,又是生日的当天,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并持续给三门峡市红十字会打电话,询问自己是否配上型了。
 

 

2016年1月20日,当地红十字会将配型成功的消息告诉他时,陈兆国兴奋地将这一消息与妻子和同事分享,“入库半年就配型成功,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会这么快,感觉是中了大奖!”
 

 

为减少配型流程,尽量缩短北京患儿的移植等待期,陈兆国接到体检通知后,第一时间协调所在医院自费进行了全身体检,第三天就将体检结果录入到了中华骨髓库网络系统。 “我们当医生的了解白血病患儿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住院负担也非常大。我想着能让她少等一天是一天,能省一点是一点!”已经是一对双胞胎父亲的陈兆国说。
 

 

为准备捐献,陈兆国春节期间坚持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锻炼身体,“不能让这事因我的身体有啥变化”。


 

平凡快乐也是伟大
 

 

捐献者:郑州华阳钟表有限公司职工 李培
 

 
 

捐献对象:济南14岁男孩
 

捐献时间与地点:3月1日,河南省肿瘤医院
 

最想说的话:“这一生只愿只要平凡快乐,谁说这样不伟大呢!”

 

“这一生只愿只要平凡快乐,谁说这样不伟大呢!”这是李培喜欢的五月天《笑忘歌》里的一句歌词。带着这样的祝福,李培为济南14岁男孩捐献造血干细胞。
 

 

2010年,入学不到1年的李培,就加入了郑州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申请成为河南省红十字会志愿者。对他来说,造血干细胞捐献也是志愿服务的一部分。
 

 

谈起捐献对象,李培有些许惊讶。“我是给济南的一个14岁男孩儿捐造血干细胞,听说这个男孩儿现在就有一米八多的个子呢!”为了保证成功捐献,李培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把已经坚持了60天的早起学习锻炼给停掉了。“等捐献过了,从头开始!”
 

 

平时,李培强调过一种“内心平和与谦卑的生活”。他完全明白自己的捐献意味着什么,手里拿着长长的检查单时,他写下了“可恶的是听说有的捐献者做完全部检查以后,在最后捐献关头跑了,结果有的患者倾家荡产花了几十万反而加速了死亡”。
 

 

“明天我又会是全新的!”李培最爱的这句歌词正好印证了他的平凡选择。

 

一个特别有责任感的人
 

 

捐献者:开封市晋开四季城工程师 王东海
 

 
 

捐献对象:北京市40多岁的女性患者
 

捐献时间与地点:3月1日,河南省肿瘤医院
 

最想说的话:“珍爱生命,快乐人生!”

 

王东海身边的人,对他的评价惊人的一致:“他是一个特别有责任感的人。”正是这种责任感让王东海一次又一次投入到互助救人的活动之中。
 

 

“2005年,开封市当地媒体播出了一条紧急寻人捐献血小板的新闻,我最终成为7人中唯一成功捐献的幸运儿。”正是这次捐献后,王东海走上了志愿者之路。                                             
 

 

2006年,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救人于水火”之后,王东海马上动员身边的同事牛继扬,从开封赶到郑州加入中华骨髓库。“我觉得这事儿不能等,一定要马上加入。”王东海说。
 

 

这次来郑州,王东海仍然没有忘了责任。首次到医院打“动员剂”的王东海,发现在“爱心课堂”听课的白血病患儿,就主动学习与小患者沟通的技巧。王东海说:“我觉得这位‘奶奶老师’做的事比我们捐献更可贵!我要学学她的方法,看看以后能不能为别人服务。”
 

 

王东海还特意把自己捐献的全过程用手机、相机一步步的记录下来,并通过自媒体传播。“很多开封人都看到了我的行动,好多人还主动加我微信给我加油鼓劲。”王东海说。

 

专职摄影师记录全过程
 

 

捐献者: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许昌首山焦化有限公司安全部长 王振川
 

 

 

捐献对象:河北44岁男子
 

捐献时间与地点:3月3日,河南省肿瘤医院
 

最想说的话:“相信自己,平静心情,早日康复!”

 

2013年5月23日,王振川在第二次献血后,碰巧听到了关于造血干细胞宣传的介绍,就当即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接到初配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动”是他的第一反应。
 

 

王振川觉得,能有机会贡献自己的爱心,是他的幸运。从家人到同事、领导,大家也很支持他的行动。公司工会还专门派出一名“专职摄影师”全程陪同并拍照,留下每一个捐献瞬间。
 

 

王振川表示,他所在的公司经常向困难群众献爱心、开展帮扶,承担多方面的社会责任,是一家“爱心企业”。在公司,“爱心”教育非常流行。回到单位之后,专职摄影师拍下的影像,相信也能够带动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列,为更多血液病患者重生送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