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亨廷顿舞蹈症“双芯试管宝宝”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诞生

21.09.2016  21:41
        近日,我国首例亨廷顿舞蹈症应用“核映射及SNP芯片”联合诊断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双芯试管宝宝”,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诞生。副校长、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阚全程教授宣布:这在中国尚属首例,是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填补的又一项国内空白。
        2015年5月,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一附院生殖医学中心孙莹璞教授接诊了一对来自东北辽宁的夫妇,因女方具有家族性亨廷顿舞蹈症病史,该夫妇为了生育正常后代,特慕名来到郑大一附院生殖中心就诊。经遗传学筛查,确诊女方携带亨廷顿舞蹈症致病基因HTT基因第一个外显子CAG核苷酸重复异常,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后代发病的概率为50%,子代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发病后病程可持续终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由于该病致病基因突变为核苷酸三碱基重复异常,基因突变复杂,采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难度比其它遗传病更大,极易产生误诊。面对患者不远千里的殷切期待,孙莹璞教授团队决定攻克技术难关,应用国际上先进的单细胞“核映射(Karyomapping)”及“SNP芯片”技术对该夫妇进行单基因遗传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试管婴儿技术,阻断亨廷顿舞蹈症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
        随后,患者完成取卵手术和体外受精,共获取成熟卵子8枚,形成受精卵6枚,  继续行囊胚培养,6枚胚胎全部形成囊胚;之后,胚胎培养室博士们对每个囊胚激光切割活检1-2个细胞,生殖中心PGD实验室立即进行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再采用“核映射”技术进行连锁遗传分析,首先在患者HTT基因上下游2M范围内进行连锁分析,提示患者2枚胚胎携带母源HTT基因致病变异,推测为患病胚胎,4枚胚胎未携带母源HTT基因致病变异,诊断为正常胚胎。考虑到HTT基因动态突变的复杂性,孙莹璞教授团队决定结合HTT基因测序结果,充分考虑遗传重组因素,缩小到HTT基因上下游0.5M范围进行遗传连锁分析,与初步分析结果高度一致。
        为了确保诊断准确无误,孙莹璞教授团队经讨论后,决定进一步对患者不携带HTT致病基因突变的胚胎进行全基因组非整倍性检测,运用该中心2011年在国内首例开展的单细胞SNP芯片技术对胚胎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中1枚胚胎缺失一条染色体,不能用于移植。最终,患者在“核映射及SNP芯片”  技术联合诊断下获得3枚既不携带HTT致病突变同时全基因组拷贝数完全正常的胚胎冷冻保存用于后续移植。
        之后,患者再度来到一附院进行单个囊胚移植,解冻移植一枚经“核映射-SNP芯片”技术诊断正常的囊胚;移植后14天、18天,血HCG值检测显示为生化妊娠;移植后35天B超显示宫内单活胎;于孕18周在我院进行产前诊断羊水穿刺遗传学筛查,结果显示患者胎儿不携带母亲亨廷顿舞蹈症致病基因核苷酸变异。但是,孙莹璞教授团队讨论后再次严谨的提出:为了确保胎儿遗传学完全正常,必须对胎儿羊水DNA进行全基因组范围微重复、微缺失筛查。生殖中心徐家伟博士等又对胎儿羊水基因组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检测,结果显示胎儿全基因组范围未见致病性微重复、微缺失。最终,患者成功分娩一健康女婴,体重5.7斤,体征一切正常。这标志着一附院生殖中心采用  “核映射-SNP芯片”联合技术精准阻断复杂遗传病垂直传递诊断技术的成功。
        据悉,一附院生殖医学中心已开展针对染色体异常的高通量测序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单基因遗传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以及反复流产、胚胎停育、智障等相关的微重复、微缺失遗传因素筛查。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是辅助生殖技术中难度较大的技术,涉及胚胎活检、胚胎冷冻、单细胞扩增、芯片杂交和高通量测序、专业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遗传咨询解读等环节。一附院生殖中心配备了国际一流的医疗设备,在国内较早建立了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团队,团队成员包括临床医师、胚胎实验室医师、遗传学医师与生物信息学专业人员,大多数成员都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并已经连续三年举办了全国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操作培训班,为来自全国30个省市的近100家生殖中心进行了培训,促进了领域内最新进展与技术的交流学习。(曹咏  供稿)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16-09-21 21: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