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块状经济”到产业集聚“升级版” ——三足鼎立支撑虞城县产业集聚区稳步发展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一角
豪宇电子
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30日电(记者訾红旗)地处豫东的传统农业大县虞城县,抢抓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依托自身传统产业优势,打好招大引强、培育龙头、品牌创建、完善链条、转型升级等一系列组合拳。五金工量具、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从乡村“块状经济”发展到产业集聚的“升级版”,不仅为虞城崛起振兴增添了强劲引擎,更为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工业强县华丽转身铺筑了一条光明大道。
虞城县委书记何振岭告诉记者,虞城县围绕“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按照“四集一转”“三规合一”“产城互动”的总体要求,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瓶颈,力促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产业竞争力由弱到强、产业集群由散到聚的蜕变,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靠产业集聚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之路。
五金机电:一把卷尺 丈量天下
前不久,张亚东刚从迪拜回到虞城。2005年他从父亲张存金手中接管公司时,还是河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如今,亚东公司目前拥有三家子公司,产业链实现了从单纯的钢卷尺加工,到钢带——钢卷尺——五金工具——电动工具的转型。亚东量具的产业升级转型、子承父业发展,正是虞城县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2013年,公司年出口额280多万美元。
声名远扬的虞城钢卷尺产业,发端于稍岗镇南庄村的几户农民。30年前, 穷得走投无路的南庄人把捡来的废尺条抱回家,截成短尺在学校、街头摆摊叫卖,养家糊口。渐渐地,稍岗人纷纷加入组装钢卷尺的队伍中。一时间,庭院作坊在稍岗镇比比皆是。稍岗人因此盖起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富甲一方。
然而,庭院作坊毕竟受各种条件限制,布局分散,管理粗放。2005年,虞城县按照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在县城西南部建设了工业园区,钢卷尺企业蓬勃发展。2009年,虞城产业集聚区建成后,虞城县以产业集群培育和产业链条完善为重点,引进和扶持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带动了工量具行业的快速规模扩张。如今,虞城产业集聚区内五金工具年产量突破1亿只(套)、钢卷尺产量近12亿只。靠着“中国钢卷尺城”这块“国”字号招牌,虞城的钢卷尺已占全国市场产销份额的85%以上,出口总量占全国的近50%。
2010年10月,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技术中心在虞城建成,这是唯一一家在县级建设的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虞城县产业集聚区拥有了“国”字号招牌后,在质量检验、仲裁检验、标准制定、科学研究、标准文献咨询和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等方面,为传统钢卷尺产业的升级和产业延伸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内已有10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拥有各类国家专利76项和近40款国家专利技术产品,完善的技术链推动了一批五金工量具企业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生产加工企业的成功转变。
目前,集聚区内以海博工具、大洋量具、亚东工具、世纪华联工量具、英达尔电子、豪宇电子等为主的钢卷尺、钢带、五金工具和电子加工企业发展到75家,白天鹅、步步先等电动车企业的入驻,壮大了五金机电的产业链条,同时带动了彩印包装、物流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恒鑫纺织
乔治白衬衫加工车间
纺织服装:背着棉花来 穿着西服走
记者在虞城产业集聚区内的汇丰棉业生产车间采访时发现, 公司斥资6亿元从德国引进的气流纺纱设备,其电子检测功能可以在纺纱过程中对纱线进行毫米级的扫描,并像人工一样对纱疵进行评估和处理。汇丰棉业老总形象地称之为机器人纺织。目前,我国拥有这种设备的纺纱企业不超5家,台数不超30台。而仅汇丰棉业就有18台,产量增加了约80%,可实现50人干2000多人的活儿。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多年来纺织业一直是虞城县的传统产业。根据自身的产业优势,虞城县把纺织服装列为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制定多项支持政策,鼓励引导现有企业实施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业结构层次,提升企业盈利空间,并围绕拉长纺织产业链大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
2009年,浙江省乔治白服饰有限公司决定把厂区从温州落户到虞城县。“来虞城发展,我们选对了!”至今,说起落户虞城,乔治白服饰总经理李达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一路绿灯’,没出厂门,所有手续都办齐全了”。
乔治白落地后,强大的集聚效应迅速产生,先后有十多家配套企业随之落户虞城县产业集聚区。总投资15亿元的恒鑫纺织是一个从纺织、印染、加工、整理到成品一条龙生产的现代化企业,毛毯产销全省第一;投资过亿的荣诚阿拉伯头巾项目,是全国最大的阿拉伯纱巾、帽子生产企业……
五年来,虞城县纺织服装业已基本形成“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产业链,并逐渐扩大产业规模。同时,纵向发展纽扣、拉链、缝纫线、鞋帽、玩具、箱包等企业,横向发展缝纫机械制造、彩印包装等相关产业,发挥规模效应。
目前,虞城县产业集聚区以乔治白服饰、顶森服饰、汇丰棉业、九州纺织、辰龙纺织等为主的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发展到36家,纺纱规模达到150万锭,织布规模4000万米,年加工各类服装服饰超1亿件套。
如今的虞城人在介绍自己家乡时会自豪地说:“你背着棉花来,可以穿着西服走。”
世纪华联生产车间
食品加工:抢抓机遇 迅速崛起
走进虞城县产业集聚区,科迪集团投资5.2亿元的年产80万吨液态奶项目尤为引人注目,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宽敞大气的生产车间内,从瑞典引进的利乐包装生产线即将安装调试,其生产规模、设计理念、技术先进程度等均为行业领先。
2008年的那场三聚氰胺事件,不但没有影响到科迪乳业的销量,反而让科迪乳业“因祸得福”,从那场全国性的牛奶危机中迅速崛起,占领了苏鲁豫皖周边省市市场,并打开了全国市场的大门。
原因何在?科迪集团“先做基地、再做市场”的发展思路与市场原则就是最好的答案。
如今,沿黄河故道滩区正在建设的千余亩万头奶牛现代牧场总投资3.2亿元,全部采用瑞典利乐姐妹公司利拉伐最先进的设备和饲养管理技术。这就是科迪乳业80万吨液态奶的“后花园”。有了如此高质量的奶牛养殖基地做支撑,科迪乳业的发展才有后劲、有底气。
以年产值60亿元的科迪集团为龙头,虞城县发展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8家,同时带动了一大批相关的食品加工企业,如金豆子蔬菜食品、广纳利面粉等,都相继在产业集聚区落户,主导产品有速冻食品、方便面、乳品、罐头、肠衣、挂面及豆制品。特别是速冻食品行业的甜玉米和荠菜项目,目前已经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
虞城县在加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本地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坚定不移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河南省万新肠衣有限公司、河南省誉德肠衣有限公司等为主的肠衣加工企业,肠衣加工出口创汇占全国总量份额的近30%。
2013年9月,黄淮四市唯一设在县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仓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查验场地”在虞城相继投入运营。目前,保税物流中心也正在加快施工中,计划年底投入使用,可满足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通关服务。这对于虞城发展外向型经济如虎添翼。
虞城县长李瑞华告诉记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竞争力与品牌关系密不可分。虞城县大力实施标准战略,培育和引进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产业集聚区在全省排序从2009年的138位上升到2013年的22位,去年,虞城县产业集聚区被授予“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