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助推一座城市转型
郑欧班列开行
郑州保税直购体验中心
记者 覃岩峰 文 宋晔 唐强 李焱 丁友明 图
一个产业铺垫一座城市的底色,一个优势产业奠定一座城市的竞争力。
工业兴则百业兴。郑州发展的每一个脚印都与工业转型密切相关,从曾经的轻纺城、纺织城,到呼之欲出的“汽车城”“手机城”,折射的不仅仅是称呼的变化,而是郑州产业经济清清楚楚、实实在在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之路。不断变化、强势上涨的数字,诠释着工业带给这座城市的巨大活力与潜力。
“汽车城”腾飞
挺起工业脊梁
“郑州海马最早是从做面包车起步的,如今,仅仅今年1月份海马轿车的产销就突破1万辆,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政策、产品等推进,郑州造的海马轿车肯定会驰骋全国。”作为海马汽车进军郑州最早一批“拓荒者”,郑州海马轿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邱宗勋在这座城市一待就是8年。
在邱宗勋看来,2013年是郑州海马转型升级做轿车的“元年”,当年产销6万辆左右,2014年,便已超过9万辆,收入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65%,2015年,公司将发力县域市场和电商平台,保守预计产销会突破12万辆。
在郑州,不仅是外来的汽车企业好念经,本地的汽车企业也在分享改革红利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扎根郑州,让这里有了“汽车城”的美誉。今年3月21日,宇通生产的纯电动客车亮相北京,担负起“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参会贵宾的接待任务,这是钓鱼台国宾馆首次使用纯电动汽车作为接待用车,也让驰名中外的宇通客车再添殊荣。
时间回溯到2014年12月26日,宇通客车新能源工厂承装三车间门口,在生产车间员工代表的注视下,年度第6万辆客车——纯电动E7缓缓驶出生产线,员工们纷纷上前在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争相与车辆合影。这场下线仪式,看似规模不大,看似简简单单,看似是企业内部纪念活动,但其传达的含义,却不能用“简单”一词来形容。6万辆,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全球客车业6万辆的产销纪录,又一次历史性地落到了宇通身上,由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创造。
历史总是如此相似,4年前的同一天——2010年12月26日,宇通第4万辆客车下线,一跃成为中国首个年产销突破4万辆的客车企业;两年后的2012年,宇通产销量突破5万辆大关,以51688辆的年销量刷新全球客车行业的历史纪录;时隔两年后,宇通再次以6万辆的成绩刷新自己创下的纪录,同时,随着宇通年度第6万辆客车的下线,宇通的新能源产品销售已经累计突破1万辆,宇通成为国内首家新能源客车销售累计突破万辆的企业,再次带领我国客车行业迈上新台阶。稳居客车行业龙头多年,宇通显然已经成为“郑州制造”最为叫响的标志和符号。
在外力牵引和动力发功作用下,郑州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企业近500家。全市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去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44.71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销售产值2429.26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整车产量为50.7万辆,同比增长9.9%;改装车产量2.32万辆,同比增长4.9%。汽车销售收入突破700亿元。
编辑:禹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