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工商局“五个强化”着力扶管涉农企业发展显成效

22.07.2014  09:45

      今年以来,信阳市工商局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激活农村市场经济为目标,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在登记注册、市场监管、消费维权等方面的职能作用,采取五项举措,积极培育扶持涉农企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一、强化跟踪服务,着力培育涉农主体发展       信阳市工商局把促进全市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培养农村市场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科技型农村企业等主体的健康发展,为农业健康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夯实基础。       一是进一步优化行政服务环境。全面落实新《公司法》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规范审批行为,降低准入条件,减少审批事项,为全市涉农市场主体的设立提供便捷高效的登记和指导服务。       二充分挖掘农产品产业优势。全面落实国家一系列涉农优惠政策,实施全程跟踪服务,加快培育以特色农产品产销、农资经营等涉农市场主体发展,重点帮扶当地粮食、蔬菜、茶叶、板栗、花卉等种养殖特色产业,鼓励支持开发种养殖业和农副土特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保持涉农经济发展良好势头。       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各县区、乡镇产业特点,鼓励农民建社合作经营,实行“龙头企业牵头,流通加工大户带动绿色品牌产业,走“公司+农户”和“经纪人+公司+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家庭农场”,积极引导农户抱团发展,走专业化经营、集中化生产的路子,实现产供销有机结合。今年以来,全市共发展涉农企业、个体户1800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82户、“家庭农场”720余家。       二、强化产业延伸,着力打造自主品牌经济       依托《信阳市工商局2014年商标培育保护工作方案》,立足当地特色产业优势,坚持“引导、培育、规范、保护”的指导思想,主动帮扶涉农经营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自主品牌,争创农产品注册商标、著名商标。以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品牌为突破口,指导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商标”的生产经营模式。现已在全市成功建立6个市级品牌培育基地、2个省级品牌培育基地,形成21个重点商标培育名单,继2013年底成功争创“仰天雪绿”、“黄国”两件“中国驰名商标”后,积极帮扶申林、广义、山信、乌龙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帮扶秀毫、茶都等18个商标争创著名商标,积极培育申报潢川金桂、商城炖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强化合同管理,着力推动发展订单农业       一是开展合同帮扶活动。组织各县(区)局紧紧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主动介入,深入涉农企业、种养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展合同帮扶活动,并借助遍布各县(区)镇(村)570多个红盾服务维权工作站平台,大力宣传《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合同管理规定,指导企业、农民签订涉农合同,规范合同管理行为,大力推进经纪人和订单农业,实现涉农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助推农业产业合同化发展。去年以来,已指导帮扶企业及种养户签订订单合同14200份,签约金额近4亿元。       二是强化合同履约监督。加大对经纪人和农资、农产品订单合同、购销合同的引导和监管力度,把合同监管融入涉农合同签订、履约的全过程,有效地制约了农产品购销环节的矛盾纠纷,促进了涉农企业和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三是引导农产品网上交易。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实现传统市场升级转型。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农户探索开展网络交易,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不断提高自身市场交易能力和实力。       四、强化农资监管,着力引导企业诚信合规经营       一是实行“网格化”监管。针对当地农资经营企业、个体户量多、面广的特点,信阳市工商局在组织开展“红盾护农”和中原红盾系列行动中,进一步在规范农资经营、创新监管方式上下功夫,以工商所“网格化”监管为抓手,强化农资市场监管,督促指导农资经营者严格落实进销货台账、“两账两票一书一卡”及种子留样备查等制度,严把农资进货关,严防不合格农资流入市场。同时,加强农村消费者投诉站和12315联络站建设,延伸投诉触角,确保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是建立信息监管平台。依托移动执法终端和信息化监管平台,建立完整的农资商品流通信息数据库,利用信息数据加强跟踪监督,严把农资质量关。同时,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促进企业等市场主体诚信经营。目前全市5500多户农资经营户已建立网上信息账户。       五、强化融资帮扶,着力搭建企业持续发展平台       一是开通银企对接快车道。以支持“三农”和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为切入点,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大走访”活动为契机,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提供政策咨询。充分发挥工商部门与邮储、工商、建行等金融部门的战略合作机制,开通银企对接快车道,积极引导涉农企业通过动产抵押、商标权、股权质押登记等途径,促使农企扩大生产经营上规模、上效益。       二是铺设融资登记绿色通道。实施工商联络员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加强融资企业指导,对提交材料齐全的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资登记申请,以最快的速度办结。对于乡镇企业、外地金融机构等,采取电话预约、网络传送资料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边远镇村企业多次往返,切实提高融资业务效率。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共登记办理股权出质登记116起,出质股权金额近3亿元,被担保债权数额2亿元;办理动产抵押130多宗,借贷金额4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