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简除烦苛”

08.03.2016  09:21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总理表示,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当前是“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逐渐介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呈现出新变化、新态势。实践表明,互联网进入哪一个传统领域,就势必对该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甚至激发颠覆性变革——互联网已经超越工具成为一种能力,与传统行业融合后能够赋予后者以新的力量,形成“化学反应”式的效果,从而使传统行业更有效地实现转型,迎来发展新局面。

  在中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互联网+”正在成为促进各行各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有力引擎。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更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到工作中,大力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效能,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提法让社会大众对美好前景充满期待。“互联网+政务服务”思维看似“高大上”,实际上其更看重公众体验。首先要求政府必须“接地气”,比如在微信、PC端、APP端开发服务平台,在教育、交通、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民众最为关注的方面积极布局,推动信息化、城市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种政务事项,充分释放“互联网+”红利。

  目前,以微信、PC端、APP端开发服务平台为代表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工具正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核心力量,政府信息发布和公众沟通进入到“微时代”,政务微信、政务APP成为了市民指尖上的“家常菜”。可以说,“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正改变着政府在市民心中的形象和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已有部分政务微信、政务APP出现更新不及时、沟通不畅通、流于形式等问题,即所谓的“僵尸化”。这就需要政府在管理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自身的“升级换代”,更新治理理念和方式,以政府自身治理能力和手段的现代化,实现电子化公共服务平台由“建起来”到“用得好”的过渡,真正成为民意诉求“直达快车”,让市民“动动指尖”就可办事,确保政务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不仅事关“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也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建设阳光政府、服务政府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