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引领我省“智慧畜牧”

24.09.2015  10:40
      刚刚在郑州落下帷幕的第27届河南畜牧业交易会,共吸引国内外客商11万多人,现场交易额达92亿元。与去年相比,参会人数和交易额均有大幅上升。

        为期三天的展会,展区内新设的河南省“互联网+”畜牧展台,以及参展的畜牧电商平台的展台前,咨询和洽谈的客商络绎不绝,成为今年交易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互联网+畜牧电商平台崭露头角

        回顾今年的交易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互联网+畜牧电商平台这个新业态的精彩亮相。六畜兴网、神州牧易等6家电商平台盛装参展,展台前气氛活跃,场面火爆。

        交易会开幕当天,六畜兴网这个我省本土畜牧电商平台,同新希望六和等数家企业成功签约,现场注册用户8769个、现场下单865笔,实现交易额103.2万元。

        六畜兴网是一家专注于畜牧行业的互联网交易平台,现阶段以饲料、兽药、器械交易为主,实行厂家直营和竞价采购交易模式。“未来,六畜兴网会打通畜牧行业的上下游,实现全产业链的覆盖,为全省畜牧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六畜兴网公司CEO张前进说。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中原特区总裁畅东伟表示,中国畜牧行业一直缺少一个像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商平台,六畜兴网的上线,将改变传统畜牧业的合作方式,让畜牧业产业链上的客户之间信息更加对称,产销有效对接,推动畜牧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记者了解到,除了六畜兴网、神州牧易等畜牧电商企业快速兴起外,目前我省众多畜牧企业正加快由传统线下销售模式向线上、线下综合销售模式转变,进一步拓宽企业的销售渠道,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比如,南阳科尔沁公司已与阿里、百度、天猫等联合组建电子商务平台,利用分布在全国的2860家实体店开展网上销售、活牛交易,计划今年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焦作伊赛公司已在阿里、天猫、京东等平台开设4家直营店铺,今年又与上海易果生鲜网等知名电商平台开展战略合作,计划全年线上销售额3000万元;许昌众品公司将生鲜电商与线下产业相结合,打造O2O生鲜供应链服务模式。其中鲜易网是一家深度垂直生鲜食材B2B电商交易平台,面向餐饮、团膳、生鲜便利店和食品分销商,提供牛、羊、果蔬、地方特色农产品、国际优质生鲜品等食材。今年1—8月,鲜易网平台交易额超32亿元。日日鲜商城是O2O社区生鲜电商平台,平台注册用户数已达到33.5万个。

        省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引导肉牛、奶牛等畜牧龙头企业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物流“四流合一”,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物联网护航“舌尖上的安全”

        在河南省“互联网+”畜牧展区内,一台装有物联网控制系统的猪舍模型引起了参展客商的极大兴趣,纷纷驻足观看。展台工作人员介绍,每间猪舍内均安装多个高清摄像头,在猪舍外的饲料场、水处理车间等,也均装着监控设备。这些设备的数据将传输到企业的办公大楼,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或者通过手机终端,便能全方位看清养殖场内的一举一动,掌握存栏猪的生长情况,进行及时管理。

        不仅如此,通过猪舍内的各种传感设备,还可以对猪舍进行监控测量。比如,利用空气溶度传感器,可以分析出猪的生长环境;利用温度、湿度、光照等传感器,就能对猪的生长进行分析,确定出栏时间等。

        “存栏1000头左右的猪场,以前需要30个工人,24小时不间断管理,安装物联网后,只需要2个人就可以了。”该工作人员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联网走进了农牧业,服务于农民,让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变得更加“简单”了。

        我省的双汇、众品等肉制品加工企业,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冷链运输过程中,保障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献福介绍:“公司应用物联网技术,在线对车内温度、湿度、产品状态、车辆运行状态适时监控,保障全程冷链。目前,公司的鲜易网在全国拥有标准化冷藏车3000多辆,有效保障了公司畜产品质量安全。”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在奶业监管、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得到初步应用,并发挥着良好的效果。

        畜牧业信息化综合平台共享“大数据”

        信息化大潮席卷而来,各行各业皆面临重大变革。在河南省“互联网+”畜牧展台,记者了解到,全省畜牧业“牵手”信息化,取得了长足发展。

        按照河南省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省畜牧局正着力搭建一个平台互通、系统互联、数据共享的全省畜牧业综合信息平台体系,推动信息化与畜牧业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渗透、互动与融合。正在建设的全省畜牧业综合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信息管理、视频会商和过程监控三大系统,可实现投入品、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市场流通等环节全程监管。

        同时,我省还先后完成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豫牧通(企业版)手机客户端等14个应用系统的开发、部署、运行和应用工作;畜禽养殖监管、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15个应用系统正在进行研发。

        在畜牧业信息化综合平台的支撑下,畜牧部门一线监管人员到现场抽检生鲜乳时,通过手机终端扫描许可证证件上的二维码,便可准确了解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的详细信息,实现精准监管。动物疫情应急管理能力也实现了新提升,一旦发生突发疫情,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可迅速开往现场,采集音视频信息,经卫星传输与省应急指挥中心对接,实现信息共享、远程指挥。

        此外,全省积极探索两级部署、三级管理、多层级使用的畜牧业综合信息平台体系建设的模式,同步推进漯河、濮阳、平顶山、鹤壁、济源、汝州市等试点地市畜牧业综合信息分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各试点地市平台软硬件建设基本完成,基本上实现了平台互通、系统互联、数据共享。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全省畜牧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智慧畜牧”雏形初现。随着畜牧业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全省畜牧业将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实现新的更高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