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学车,谁将在资本寒冬步考拉班车第二
拉钩网一篇《一个创业公司倒下的128小时》传遍创业圈,着实让考拉这一澳洲吉祥物深深地烙上了班车的标签,在资本市场,任何一家初创公司都是小鬼,斗智斗勇的年代已经相去甚远,在这个拼资本拼资源的时代,未来短短一年内会有多少个创业公司相继成为考拉第二?
很多项目并不是商业模式不好,也不是团队实力不行,更不是没有前景,只是生不逢时,总之他们轰然倒下。在互联网+盛行时期,任何实体都可以搭上互联网,于是有了O2O,任何金融也可以搭上互联网,于是有了互联网金融,任何驾校更可以借助互联网,于是有了互联网驾校。
2015年,互联网驾校如雨后春笋般大批涌现,已成为驾培行业的大势之趋。目前阶段从业的互联网驾校主要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传统驾校从业者转型互联网模式,另一类则是互联网从业者进军驾培市场,这两类同行都想在“互联网+驾校”中闯出一片天地。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同行都在走同质化道路,只是简单将互联网与驾校相结合,将竞争对手的产品复制模仿,并未找到一条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如何充分发展互联网学车,在互联网驾校这条路上走下去,是我们亟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传统驾校的痛点
想要在行业生存,就得先知道行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在深度接触了驾培行业及互联网驾培领域之后,明显可以发现驾培行业存在着以下痛点:
1、学车体验差
驾培行业从业者素质普遍较低,服务意识不强。学车时被教练骂是常态,塞红包成了惯例,约车问题也难以协调。“吃拿卡要”问题成为了驾培的“痼疾”,难以根治,导致学车体验十分之差,常为学员诟病。
2、拿证时间过长
驾培行业教练多为挂靠模式,各自为政,培训方法标准各不相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并且一个教练往往带领多个学员同时学习,学员练车时间受限,导致学员学习周期长、拿证慢。
3、学车价格贵
驾培行业属于半垄断行业,在价格市场化后主要由几大驾校控制价格,未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价格不断上涨,学员学车成本增加,学车与买房买车并称为了人生三大支出。
二、市场项目分析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不少互联网学车项目,想要获得自身发展,就首先得知道竞争对手们在做什么?要怎么做?
1、首先从地区来看。
先以深圳为例,深圳本地有淘师傅、萌萌学车、起驾学车、四个轮子、猪兼强学车等互联网驾校,他们都走平台模式,实现了教练员评价体系,方便学员选择教练员学车。同时他们开设外地班别,解决了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学车时间过长的痛点。
但可惜的是,外地班别在目前政策法规限制下,有违规之嫌,且无法复制到其他城市,无法实现量化,数据很难做大。
再以杭州为例,杭州地区的1217驾驶学院、58学车等互联网驾校发展在行业中属前沿,他们都拥有自营车辆、自营教练员,往垂直方向做深做透,着重提升用户体验,解决了用户体验较差的痛点,未来前景较好。
2、从平台来看。
主要为纯平台生态类型,如驾考宝典、教练e家、驾校一点通等,这些都致力于为教练员提供服务,打造一个生态圈,但目前盈利模式不明朗。
3、从总体来看。
互联网学车相对于传统驾校而言普遍学车费用较低,然而其“低价”并不意味着利润的减少。互联网驾校为达到降价目的,多会从成本方面入手,优化配置了驾培行业的各种资源,合理利用传统驾校目前闲置的车辆、场地等,最大化减少固定资本投入,打破了学车价格虚高的痛点,拥有价格优势。
三、当互联网学车遇上资本寒冬
自中国股市从5178.19点滑落至今,及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资本市场中多次出现了“互联网资本寒冬”的声音。实际上从今年开始,全球企业迎来了大裁员潮,宣示着全球经济下行到相当的程度,资本寒冬,可能真的来了。
完成千万级别融资、高调进军8个城市的58汽车陪练,然而却在9月1日悄然退出了天津、成都和重庆3个重要市场。虽然58陪练在这三大市场的退出原因尚不明确吗,但资本寒冬无疑正在对互联网驾校产生致命作用力。
在资本寒冬的影响之下,互联网学车项目有三大影响:
1、无法依靠补贴拉拢学员
2、互联网学车项目需要自主造血
3、平台型的学车项目有强烈冲击,迫使转型
这三大影响都将决定着互联网驾校的未来发展方向,甚至决定着互联网驾校行业的生死存亡。
四、互联网驾校的未来预期
首先,在互联网驾校的冲击下,传统驾校也会陆续开窍,后续发力。可以预见传统驾校很快也会涌进互联网驾校行业抢占地盘。因为自身拥有的线下各种资源优势,如教练、场地、生源、口碑、品牌等等,传统驾校力量不容小觑,势必会对互联网学车项目造成影响。
其次,对于目前已存在的互联网驾校而言,也存在两种发展趋势。一类是没能拿到投资的互联网学车项目,由于资金运转困难,将会过得很艰难,甚至会倒掉一批。另一类是拿到投资的项目,这一类就需要谨慎行事,合理规划战略,步步为营,不能走错一步棋。
相信未来的一年,互联网学车领域会出现一两个巨头,甚至会迈向上市之路,这个大趋势不可逆转!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