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莅郑细说“以化成天下”

19.01.2015  12:03

  河南文化真正的精髓是道家文化

  中原文明是我们血液中积淀的基因

  ■精彩观点

  ●修己以敬,仁爱天下,君子人格,就是中国儒家给我们的个人自我实现

  ●大道至简,道法自然,这就是道家给我们的自我超越、给我们的宇宙天地观

  ●一念于心,今生遇见真自我,我们从天地间远远地归来,在自己内心的觉悟里遇见今生不可更改的自我。

   中原网讯(记者 尚新娇 张勤 见习记者 谢源茹/文 记者 马健/图) 继上个月为绿城观众献上《感悟中国智慧》的精彩论述后,17日,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又一次现身郑州,出席“中国梦中国心”——首届河南中华文化论坛,为大家带来一场题为《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的演讲。

  在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于丹从易经讲到孔孟之道,从儒家讲到道家、禅宗,引经据典,生动地阐述了她对文化、哲学的深入思考。看似早已远去、晦涩深奥的国学经典,在她抽丝剥茧、妙语连珠的演讲中,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在场每个人的心田,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那饱含着文化之美、哲学之思的话语,令人受益匪浅。

  河南中华文化论坛开讲

  名家聚绿城

  分享智慧成果

  7日,由郑州大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河南郑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梦中国心”——首届河南中华文化论坛在我市举行。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楼宇烈,以及两届奥运会跆拳道冠军得主陈中作为论坛嘉宾,他们的精彩演讲,使绿城听众领略到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

  于丹从儒家讲到道家、禅宗,引经据典,生动地阐述了她对文化、哲学的深入思考。被人们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真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的楼宇烈,表达了对中原文化的敬意:“河南是中国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我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商代开始的。我们看到的最古老的、成型的、成文的文字,就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从殷商开始形成的,是从河南发掘出来的,所以河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李宝库一直致力于推动敬老爱老、社会养老服务,弘扬中华孝道,而他自己身体力行,生活中是一个大孝子,被人称为“孝官儿”。他在演讲中说:“‘孝’是人类万古长存的美德,儿女从小就对父母有一种依恋的感觉,长大之后想着要回报父母的恩德,这种知恩、感恩、报恩就是孝。”

  作为两届奥运会跆拳道冠军得主的陈中,也出现在论坛的活动现场,只因本次论坛的内容和她目前工作密切相关。现任北京体育大学团委副书记的陈中,日常主要是负责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在她看来是最好的方法。

  以“”来完成文明的传承

  《周易》最早给出了文化的定义——“关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于丹看来,所谓“文化”,重点在于“文而化之”,“我们都知道不缺少文明,但是否真正能够化育人心呢?其实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以‘化’来完成文明的传承”。于丹说,在中原,文明其实是呈现一种复合形态的,首先要在中国的文明中找到坐标的接续,“中国是个天人合一的民族,‘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就是观察四时的变化,了解人和自然之间的呼应,而‘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的‘人文’其实就是人间百态”。

  如何来看待我们和世界的融合呢?在中国,先要以儒家的哲学让我们入世,完成一个社会角色的自我实现。于丹从论语中的“修己以敬”讲起,从子路与孔子的对话中找出答案。子路问孔子:“何以为君子呢?”老师告诉他四个字“修己以敬”,修养自己,做到对世界满怀敬意,抱有一种恭敬之心。子路觉得太简单,说:“‘修己以敬’就是君子吗?”孔子又说了第二句话:“修己以安人,修养自身就可以安顿别人。”子路还不以为然:“这难道就够了吗?”孔子又说了第三句话:“‘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一个人从修养自己的内心出发,去安顿天下百姓,这件事情,连尧、舜都未必做得到。”

  这三重境界分别是什么呢?于丹分析,“修己以敬”是修养自己,对世界对他人抱有一种恭敬之心;“修养以安人”是修养自己以安定别人;而“修己以安百姓”是从自己内心出发,修养了自己,就可以安定天下了。从个人到家庭到社会,中国人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修己”,从自己内心的成长开始,修养好自己一个人,就找到了他跟这个苍茫世界的关系,就找到了这个世界全部的逻辑起点。

  职业角色守住“”,伦理角色做到“”,个人角色守住“

  在于丹看来,“君子日三省乎己”是哪三件事?于丹讲,《论语》说了三件事,第一件:“为人谋而不忠乎”,为别人做事,今天有没有不够忠诚的地方?第二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对朋友的交往我今天有没有不够守信用的地方?第三件“传不习乎”,传播是外在,学习是内在,让外在的事实成为自己的价值才是学习。

  于丹说,换个角度看,可以把这三件事看成是三个角色:职业角色、伦理角色和自我角色。这三个角色每天都在不断冲突着,所以人不一定每件事都追求上限,要追求“底线思维”,就是求个保底。在职业角色上守住一个字的底线就是“”,既然出来谋差事,就要每天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到忠诚,忠于职守,忠于良知。在伦理角色上,孔子说要做到“”。做得到的事情可以答应,做不到的可以不答应,但绝对不可以言而无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个人要是连个信誉都没有,就不知道这个人在世界上凭什么活着了。在我们的个人角色上,守住一个字“”。要通过学习跟上时代,融合于社会,完成终身成长。

  我们怎么样通过学习跟上时代、融合于社会呢?

  那么我们怎么样通过学习跟上时代、融合于社会呢?

  “今天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但是我想说,成长与成功不同,因为成功是个外在的标准,成长是种内在的能力;成功是偶然的,成长是必然的。”于丹认为,孔子教给我们的仍不过时,这就是孔子“君子日三省乎己”告诉我们的实例,也让我们从繁复的世界里找到与世界的关联。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有仁爱的人不会忧愁,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顾名思义,于丹找出思想的病根,“从心的东西都是自己内心的情绪,今天很多人生活在迷失中,他们说,现在制度建设还有断层,人与人之间充满猜忌等,为之忧、惑、惧,这些无非是世界在我们内心留下的负面情绪”。

  于丹为之开出的良药是,“最切忌的行为起点就是,修养自己的内心,安顿我们内在的世界,找到你跟辽阔大千世界之间的关联。一个人要是做到有仁爱有智慧有勇敢,他面对世界的负面情绪自然会少一点,所以‘修己以敬’使我们找到一个起点”。

  真君子要有一种化育天下的担当

  儒家文化还有 “仁爱天下”这句话,这个仁字,这四画里藏着一个密码,这就是中国老百姓说的二人成仁。仁爱不是一开始就可以爱天下,最多体现在两两关系,最重要的是处好两两关系。诸如父子、母子、恋人、夫妻,街坊、同事、上下级等。

  什么叫仁?孔子的学生问他:“我能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我够仁爱吧?”孔子很不以为然地说:“尧舜其犹病诸,你说的这个境界,尧舜也做不到,太难了。

  然后孔子说,真正的仁爱是什么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我自己想在世界上安身立命,就用树立自己的心帮别人树立起来,用发达自己的心帮别人发达,与离自己最近的人将心比心,这就是仁爱的方法。

  所以仁爱是什么?是眼前人,是身边事,是现在就做,不要对人老是怀有一种刻薄、挑剔的恶意。其实什么叫做真正的人脉,就是以自己心里的善意,唤醒世界的良知。所以如果人人都抱此心,我想会使人形成一种善意的循环。

  对于善意的追求,是中国所有教育中真正的智慧。大家知道四书里面的《大学》,里面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这也是仁爱天下最重要的一个归属,所以做真君子不止独善其身,而是有化育天下的价值共识。这就是我说“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要想化育人心,化成天下的话,必须要有一种自我的担当和传承,所以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仁爱的一种注解,而我最钦佩儒家哲学的是,它同时是一种行动的哲学,它不仅仅停留在学理上,给了一种实践的可能。

编辑:禹亚楠 联系记者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