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二十大精神 打造高质量网课——2022年网络教学优秀教师风采展(二)

14.11.2022  23:02

编者按:坚守育人初心,共担战疫使命。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校教学队伍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河南省委、学校党委“能力作风建设年”要求,坚持早决策、重谋划,早部署、重实施,早培训、重效果,早运行、重保障,践行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展示、高智慧协同,通过全心“备战”、用心“实战”、精心“应战”、暖心“助战”,多措并举推进线上教学,全面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课堂教学主渠道,采用生动灵活的方式,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思政育人契机,涌现出一批优秀网络教学案例。为选树典型,展示网络教学成效和风采,进一步激发全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选编“2022年本科网络教学优秀风采集”,希望进一步引领我校网络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更上一层楼。本期推出陈寒玉、王艳荣、鄢焱、王艳四位网络教学优秀教师,供全校教师学习、交流和借鉴。

2022 年网络教学优秀教师风采展(二)

编号

课程名称

姓名

学院

1

现代环境微生物技术

陈寒玉

环境工程学院

2

材料科学基础B

王艳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民事诉讼法、证据法

鄢焱

法学院

4

模拟电子技术

王艳

电气工程学院


陈寒玉 ,博士,教授,环境工程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以及现代环境微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获河南工业大学优秀教师、教学比赛奖等荣誉,主持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一门。


教学感悟 :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让学生带着愿望去学习。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去引导,通过讨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进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本学期承担课程: 现代环境微生物技术

课程设计:

1. 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把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优化,基础简单部分让学生通过网络文献搜索和教材自学,并充分利用网络课堂平台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视频教学资源加以补充和引导。重难点知识在线上课堂讲解,串联成线,并结合知识点引入最新的学科前沿研究与应用方向,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图1 课程设计

2. 教学过程设计。 先提问上节课的复习和预习情况,根据布置的任务点以及讨论问题,采用提问、讨论、自由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然后进行重难点知识讲解,尽量采用实用视频引出讨论话题、知识点与国家政策、环境应用领域结合,提升学生知识与现实问题的融合以及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并结合社会热点环境问题进行思想引导,鼓励和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和信心,主动分析思考,提升教学高阶性。课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本章的知识点思维导图,进行基础加固总结,并采用综合作业的完成,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反思,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图2 课程活动流程

3. 考核评价设计。 教学效果评价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考核与自学效果测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以考核来督促学生不断学习和主动思考的目的。首先,对于基础知识,采用任务点完成目标可测量化方式评价。其次,根据课中直播参与率、回答问题情况、课后作业完成率与准确率、单元测试,大数据统计给出成绩;实验评价综合化,采用实验方案设计、实施和实验结果汇报,小组互评等方式完成。实验成绩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最后,期末总成绩采用期末测试和平时成绩按比例综合化打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的、综合的诊断评价。

特色与创新:

1.依据“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构建出环境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相结合的课堂内外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了泛在化学习与个性化指导,加深学生的知识内化,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2.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高阶思维,教学内容紧跟本学科发展前沿,同时注重正确价值引领,增加学业挑战度,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3.采用以“小微处见精神”的切入方式,把课程知识点和环境领域政策热点相结合,使思政教学生活化、实用化,获得学生的认同感。


王艳荣 ,副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涂附磨具》和河南省一流在线开放课程《涂附磨具》课程负责人;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B》课程负责人。


教学感悟: 教育是一种良知的守望,亦师亦友,寓教于乐,坚持操守,方能宁静以致远。

本学期承担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B

课程设计: 利用超星SPOC平台自建网络学习资源,在腾讯会议开展网络直播互动教学,实现疫情防控特殊时期 “不停课,不停学”,保证课程高质量有序开展。


1. 课程内容设计。 材料科学基础B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根据OBE人才培养理念,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将学习目标与各教学单元对应后确定各章节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活动内容。尤其在内容设计上注重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知识点的相互渗透,将相互章节之间有机联系起来。


2. 教学过程设计。 以“先学后教”的方式,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模式进行。课前学生在线上进行个性化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自测和问题思考检测学习效果。课中,教师依据学习通大数据平台对随堂测试,以及直播课堂中的提问、投票等的反馈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进行针对性教学。课后通过章节测试、作业、讨论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巩固提高,达成高阶课程目标。


图5 教学过程设计

3. 考核评价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多元化、过程化评价方式,学生最终的成绩由过程性评价成绩和终结性评价成绩两部分组成。将学习通平台发布的任务点、自测、随堂练习、问卷、作业、讨论,以及在直播课堂上互动提问都纳入总成绩,激励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保持积极主动。

特色与创新:

1. 采用问题课堂,注重理论的应用。 将重、难点分解成若干问题,了解学生学习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结合专业中的典型应用,利用所学知识点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体会材料科学基础B在实际生产中指导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新材料研发的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信息技术融合,提高学习参与度。 利用超星平台进行随堂测试、抢答、提问、投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课程的挑战度和趣味性,有助于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3. 关注新材料的发展,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材料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发展史,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和材料科学基础B的内容在章节中融入思政元素,适时的鼓励引导学生,传播正能量。


鄢焱 ,博士,法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民事诉讼法学领域的教学,曾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河南工业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


教学感悟: 教书育人使命神圣,万不可有丝毫懈怠。本着良心耕耘,方有喜悦收获。

本学期承担课程:民事诉讼法、证据法

课程设计: 民事诉讼法原采用线下传统教学方式,因疫情防控原因,本学期主要采用“腾讯会议(主授)+学习通(辅助)+即时通讯工具(答疑)”的混合式线上教学方式。

1. 课程内容设计。 民事诉讼法既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法律实务牵涉的主要法律一。为落实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确立了“夯实基础知识、锻炼实务操作、提升科研能力、开阔国际视野、强化应试本领”的设计思路,以民事诉讼原理的传授为主要内容,同时有针对性地穿插法律实务、学科前沿、域外制度、法考解析的相关内容,确保课程内容设计满足学生全面成长的实际需求。

2. 教学过程设计。 以腾讯课堂集中讲授探讨为主线,以在学习通上提供的关联资源(文献、MOOC、实务数据平台等)自学自查自用为依托,以课外全程互动辅导答疑为支撑,深入贯彻OBE教学理念,并形成如下教学过程设计:


图1 教学过程设计流程

3. 考核评价设计。 考核评价贯穿学习全过程,彰显内容全面、手段多元、形式灵活、设计有趣、测评综合的特点。


图2 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特色与创新:

1. 寓教于乐,用身边事例说法。 鉴于民事诉讼法有“眠素”(“民诉”谐音)之称,课堂上尽可能使用与学生学习生活直接相关的事例解析各主要知识点,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对民事诉讼原理的掌握。

2. 思政育人,从细微之处明理。 坚持专业学习与课程思政并重,立足纠纷解决机制、诚信原则与具体程序制度等的讲解,引导学生树立理性解决民事纠纷、正当行使诉权与诉讼权利、主动履行诉讼义务的观念。

3. 开阔视野,以一手资料导引。 立足自己保有的一手最新域外文献,为学生感知域外民事诉讼理论与制度的最新发展创造条件。


王艳 ,电气工程学院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获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河南工业大学校长教学质量奖、“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等荣誉与奖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和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路》课程的负责人。


教学感悟: 匠心至善、微光致远;教学相长,无远弗届。

本学期承担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 在疫情防控时期,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多维度学习,实现线上课堂+智慧工具+虚拟平台教学模式。

1. 课程内容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课程以电子元器件、模拟放大电路为主线,覆盖专业知识与技能、人文价值、高级思维能力、沟通合作等多维度深层次目标,分为线上资源和课堂环节。

2. 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学生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OBE教育理念,设计三段四步式进阶教学模式,实现课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课程目标。

课前阶段注重知识传授,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前导学、微课预习、课前测试;课中阶段侧重能力提升,以腾讯会议为载体、智慧平台为辅助,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借助线上讨论、在线测试检查效果;课后阶段重在素质培养,给出任务驱动、仿真测试,达到构建知识体系、学以致用,有效提升“两性一度”课程目标。


图1 教学过程设计

3. 考核评价设计。 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借助学习通平台大数据,实现多维度、全程化的考核评价方式。考核环节包含课前视频、完成预习测试,课中多种活动模式-问卷调查、随堂测试、抢答、选人,课后线上作业、仿真测试、期中测试、平台主题讨论等,将学生每一学习环节均纳入课程考核,激励学生在整学期保持持续良好学习状态。

特色与创新:

1. 三段四步教学模式,科学达成教学目标。 以布鲁姆教育目标为核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每阶段均采用四步逐层递进。课前阶段分学情诊断、课前导学、 微课预习、课前测试;课中阶段分重点突破、难点化解、小组讨论、在线测试;课后阶段分任务驱动、仿真测试、构建体系、学以致用。实现价值塑造、能力提升、知识传授有机融合,提升课程两性一度,科学达成课程目标。

2. 多维度全过程考核,全面评价学习成效。 以过程性考核为核心重构课程考核体系,采用环节量化积分制,覆盖课前预习、课堂讨论、随堂测试、单元测试、互评作业、主题讨论,把学生日常学习行为均纳入考核过程,激励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平台大数据为教师提供及时、精准、个性化数据,便于进一步的持续改进。

3. 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强化爱国价值引领。 把专业知识与重大科技事件、科技成果历程、前沿电子技术科研有机融合,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实现课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