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故事:记郑州大学“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图)

01.12.2018  00:04

                                                                    郑大故事:创新助力中国梦,坚守驶向更深蓝 
                                                                          ——记郑州大学“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今年8月,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郑州大学师生作为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代表”受邀参加本次颁奖大会。机械工程学院“深蓝科技部”成功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并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的经费支持。本次“深蓝科技部”的入选也是我校第二次成功入选。
      寻得见创新思路,做得到无畏艰难
      “老师同学们都觉得这个点子不可行,太科幻了,实际应用不会很理想。还有的人说,这对本科生技术要求太高,不适合我们。”队员王凯甬谈到“无浆推进水下机器人”创意萌发初期备受质疑时回忆道,“咱们不能被异议声打倒,要坚持去试一试,反正年轻不怕犯错!
      谈到“无浆推进水下机器人”,队员们的脸上满是自豪。队员们在水下机器人长期的研究中发现,螺旋桨在水中运动时常会绞到鱼或水草,而一旦一个浆出现问题,推进器受力就会不均匀,导致机器人无法正常行进。2016年末,队员们将注意力转向流体压缩动力,“有没有方法实现没有暴露的螺旋桨”这个创新点也就此迸发并得到实践。
      谈及研发,王凯甬说道“加班加点是常事,大家都蛮拼的,说实话,在这样的团队,你会觉得不拼对不起其他同学的努力。”在备受质疑、毫无经验的情况下,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水体试验场地有限,为更好测验机器人运转效果,大家将实验室搬到了机械工程学院楼下的水池。晚上灯光不好,大家就将“小太阳”作为照明工具,一起看“凌晨一点、两点,甚至到早上六点的太阳”。
      2017年7月,“无浆推进水下机器人”一代历时半年得以完成,在之后队员的传承、努力中,二代、三代机器人相继研发成功。目前,队员仍就如何提高螺旋桨效率、降低噪音在进行改进。
      历时九个月,不断改进后的“无浆推进水下机器人”噪音低、 没有空炮且运行平稳,效率也远超普通螺旋桨。凭借这一创新项目,“深蓝科技部”一举斩获2017iCAN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华中II赛区一等奖,成功晋级中国区总决赛,获得2017OI中国水下机器人大赛二等奖。
      聚得起众人之力,搞得出双创之材
      作为拥有九十多人的大团队,“深蓝科技部”采取高年级带领低年级小组制的管理与运营模式。每年ican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华中2赛区(河南)选拔赛,团队都会让老队员帮助新队员,积累参赛经验。“分歧和争吵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个人的初衷和目标都是让项目成功,让团队变好,团队的凝聚力是这一切的保障。”在数不清的讨论、测试、推倒中,“深蓝科技部”的成员间早已有了时间打磨出的默契。两年的相处,高卿光的一个眼神,杨轩轩的一个手势,彼此都了然于心。部门每年举办内部主题科创比赛,更增进不同年级间的默契合作。
      项目成员各司其职,一旦一个环节拖沓,整个项目的进度都要受影响,科技部的成员们深知这一点的严重性,加班加点赶进度,最终高效率地拿出创新的成果。
      通过“深蓝人”的不断奋斗,深蓝科技部完成了智能下水道清理装置、智能手语翻译机器人等创新作品,在省内、国家甚至国际比赛上都拿到了多项荣誉。
      创新作品得到这么多的认可令队员们十分开心,与此同时,队员们也希望将创新同创业联系在一起。他们坦言,在“深蓝科技部”的历史上有着许多令人惊艳的作品,但是随着创造出它们的学姐学长毕业,它们却永远留在了实验室。因此近些年,“深蓝科技部”不仅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比赛上发光发热,比赛之外,团队积极申请专利,让作品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不能让创新沉睡,不能让这些作品埋没在实验室,我们团队将面对的,不只是一方实验室或者是一个比赛,而应该是更广阔的社会应用的舞台。”王凯甬说道,队员们也在努力践行着。
      守得住严谨果敢,拿得出似水柔情
      在大多数人眼里,理工科的同学每天面对的全是些晦涩难懂的知识,过着枯燥的生活。但他们实际的生活却并非如此,“不善人际交往的同样也进不了我们部门!”队员郭子兴说道。
      专业要求,科研创新容不得丝毫偏差,时间紧迫更需要果断抉择。团队是由多个年级的本科生组成,低年级的同学知识有限,但又不能因偏差耽误工作进程,就必须泡图书馆、查资料,为的便是那一份严谨。“小到一条线路的排放都需要抉择,不果断导致的就是时间的浪费,而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王凯甬说道。
      宿舍、餐厅、实验室三点一线,上课、研究黑白分明,这就是“深蓝科技部”的生活日常。凌晨的郑大对于他们早已稀疏平常,连续两三个通宵也是常事。研发无浆水下推进器,队员们分成若干小组,轮流工作,忙碌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为了调试出最佳曲面角度,高卿光吃住在了实验室,下楼取外卖成为了他为数不多的休闲时间。
      “我们也会打游戏,也会开玩笑。”高卿光朝着其他队员会心一笑。长时间的工作让队员们格外珍惜难得的休闲时光,作品完成后队员们会大吃一顿,中秋节、元旦大家也会彼此送上祝福。或许没有温情话语,但如这般的点滴让队员们彼此拉得更近。
      对于团队接下来的打算,队员们谈的最多的还是做好接下来的每一步,志存高远,但成功靠的依旧是脚踏实地。老队员鼓励低年级同学参加比赛,努力发散新队员的思维,追随自己的喜好,有所收获就已达到目的。(学生记者 刘杰 岳小玉 徐丽娟 撰稿)

                             

                           

                               

                                                        郑州大学“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机械工程学院“深蓝科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