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故事”系列报道之四:平凡中放飞梦想 执着中奉献人生

23.06.2016  19:09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陈晶晶

      人物名片: 尚宇红,副教授,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拓展培训师、催眠治疗师、完型治疗师,教育部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教师,郑州市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1999年起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辅导工作,先后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校“优秀教育工作者”、“巾帼建功标兵”等。

      在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界有这样一位“大姐”,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道路上一干就是18个年头,她在校内外开展过专题讲座过千余场,她咨询过的学生超过万人次。她,是在你困难时握着你的手听你讲故事的知心姐姐;她,是在你失意时给你拥抱的暖心“大白”;她,是在你茫然时帮你解惑的良师益友。她就是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尚宇红老师。

因为有爱  执着追求

      1999年,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扩招政策导致学生人数的急剧扩张,随之而来的教育收费、自主择业等导致学生的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现。领导四处网罗人才,最后选中了具有高等教育学背景并且还在教务处工作的尚老师,从此,尚老师与心理咨询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当时就是凭着对心理学的一腔热爱,谁知越干越喜欢,越干越觉得有价值”,尚老师如是说。1999年的心理咨询室(现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只有尚老师一个人,负责全校的大学生心理测试、咨询和危机干预。当时学校的场地经费都十分紧张,连一间能安静做咨询的办公室都没有,嵩山路校区的金水河边、校园里的紫藤长廊都留有尚老师和她辅导学生的足迹。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心理中心开始在莲花街校区4号教学楼正式安家,预约室、咨询室、团体辅导室以及情绪平衡调室等初步建成,开始购买了一批批专业性的器材。在人员方面,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和校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加入了兼职咨询的队伍,心理健康教育这颗幼苗开始茁壮成长。

      2008年,已经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0年的她身陷一场职业低谷期,那时候的尚老师感到心力交瘁,领导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情况,关切地征求她的意见,是否需要调换工作岗位,尚老师毅然拒绝了。她说,“我就想做好这件事情,这是我的梦想,人一辈子能做自己能做的事、想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是很幸福的!”为了今后长足的发展,领导决定外派尚老师参加为期一年的心理咨询师自我成长班。在那里,尚老师重新蓄能,积极探索自我,不断地自我成长。终于,那个充满着智慧与能量的尚老师再次整装出发,继续书写着自己精彩的人生,继续奉献着自己如火的青春。

      此后,学习充电成为尚老师不断前行的动力源,现在她已经成为我校无可替代的首席心理咨询师,其他心理咨询师遇到难以解决的个案都会想到尚老师,各个学院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第一时间亦是想起她。尚老师还专门抽出时间,组织心理咨询师们进行业务学习,督导,帮助解决他们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问题,为他们指点迷津,共同成长。

因为有爱  选择奉献

      “一个孩子对学校来说,只是万分之一,但是对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因此,学生的事必须放在首位。”尚老师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学生求助时,可能在上班时间,也可能在深夜,可能在周末,也可能在寒暑假,尚老师数十年如一日24小时手机始终在开机状态,为的就是求助学生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她。每遇到危机事件时,彻夜在医院的守护,凌晨在派出所里的陪伴,成百上千次将学生从迷惘的沼泽中挽救出来,成千上万次打开学生难以释怀的心结,早已成为尚老师工作的常态。

      至今让尚老师依然记忆犹新的是某学院发现一名意欲自杀的学生,危机时刻,学院领导联系尚老师,尚老师接到电话,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奔赴现场。在所有现场人员都不知所措时,她没有丝毫犹豫就勇敢地冲进去,紧紧的抱着学生,给她安慰,给她鼓励,给她活下去的温暖。那个学生被送进医院后,支撑着极度虚弱的身体环视病房里所有的人,她的老师、同学、从家里赶来的父母亲人,最后她的目光停留在尚老师身上,尚老师马上走上前去,俯下身来看着她,她想对尚老师说话,可是几经努力也没能说出一个字来,最后,她艰难地双手合十向尚老师表达感激之情。

      尚老师的咨询对象不仅仅有学生,也有学生家长。尚老师曾经经历过一件令她难以忘怀的事。有位学生离开人世,他的家长来处理孩子的后事,做为父亲的他,躺在宾馆的床上,连续几天不吃不喝,亲朋好友都心急如焚,学院领导恳求尚老师支援。尚老师赶到宾馆,看到学生家长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双眼空洞地看着天花板,尚老师和他说话也没有反应。面对此情此景,尚老师很难过,但是她坚持不放弃,用老乡的身份、家长的共鸣不断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用专业的知识引导家长,经过三个多小时艰难的心理疏导,终于让他找寻到生命的新支柱。在亲朋好友返回宾馆时,他甚至起身主动介绍说:“这是学校派过来的心理老师,是专门过来开导我的”。

      经历过多次的心理危机干预,尚老师已经练就了临危不乱的本领。例如一名学生精神分裂症突发,丧失正常认知能力,行为无法自控,有极强的攻击性,对靠近身边的人都无意识的进行攻击,情况十分严重。学院负责老师和同学把他送到心理中心后,该生抓狂似的毁坏办公室的物品,还一把就将纱窗拽了下来,口中喃喃不停的说“满屋子都是细菌,我要帮你们净化身体”。面对此情此景,尚老师冷静面对,一边凭借自身多年的经验和高超的专业水平用镇定的眼神和平缓的语气给他传递着理解和安慰,以便平复学生的情绪,使得学生能够安静下来。另一边迅速指导中心老师启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这名学生不仅顺利完成学业,还被一家知名企业录用。

      这个被尚老师称为“惊心动魄”的案例让她感慨良多,很多不理解心理咨询的人会对心理问题讳莫如深,甚至还会讳疾忌医,但是她始终认为:无论是有什么样心理问题的学生,只要坚持包容的态度,博爱的胸怀,处理方法得当,多方联合,共同关注,就能将伤害降到最低。

      现在学校里很多教职工也慕名而来,虽然这超出尚老师工作职责的范畴,但是面对这些老师的需求,尚老师也不忍拒绝,她牺牲个人时间,利用晚上甚至是节假日,帮助老师们解决各种问题。这其中有孩子厌学的,有家庭矛盾的,有婚恋问题的,也有工作倦怠的等等。尚老师期待学校能够加大对教职工的心理关注,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更好地安心工作。

      这些年,每逢节假日,尚老师都会收到无数的祝福,有来自她帮助过的学生的,有受助学生家长的,也有毕业之后带着爱人、抱着孩子来看望她的。曾被尚老师挽救过生命的一名学生,在去国外留学后仍专程回国看望尚老师,当听说尚老师当时正在华南师大访学时,就毫不犹豫地又改飞广东,只为当面向她说一声“谢谢”,告诉她“我现在过得很好”。尚老师说,每每想到这些学生,看到这些短信,内心总是被满满的感动和幸福包裹着,这些也化为促使她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

因为有爱  砥砺前行

      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代化的设施条件、不间断的学习提升,一样都不能少。然而,由于场地、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实现这些目标谈何容易。

      最初,尚老师开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人还说“搞什么心理咨询,那不都是对精神病人的嘛”。不理解也罢,没有人手也罢,心理工作的小船就这样开始起航了。万事开头难,人手不足,大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小到每一张宣传卡片的设计,大事小情都需要尚老师亲力亲为。为了普及宣传,尚老师给学生作了一场又一场的讲座,带着学生做了一项又一项的团体素质训练,就这样她一步一个脚印的传播着心理健康的知识。

      到目前,我校已经打造了每年围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和10月份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等系列品牌活动,今年5月份更是举办了近千名师生共同参加的素质拓展竞技会,形成了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心理健康的教育氛围。为了有温馨、完善的工作环境,她和工作人员一起设计、自己布置。从无到有,现在我校个体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情绪平衡调节室以及室外素质拓展训练基地等场所一应俱全。

      河南省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单位评估期间,尚老师和心理中心的老师们全力以赴、夜以继日、精心准备评估所需要的各项材料。评估专家进校后,看到我校的材料都忍不住的赞叹“没想到你们的心理工作做得这么扎实”。终于,不负众望,我校在2014年被评为“河南省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单位”,后又再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这一系列的荣誉,凝聚着上级部门和领导的亲切关怀,更是对尚老师多年来孜孜不倦努力工作的肯定和回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可,17个朋辈辅导站在宿舍楼的设立,18个院级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84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近200名学生自愿报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这一切都为师生联手为工大学子营造阳光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前进的步伐还不能停歇,向着新的目标“河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出发。

      有一颗感恩的心,被人温暖也去温暖别人;有一双勤劳的手,播种希望也辛勤耕耘。步伐坚实有力,踏破前进路上的坎坷荆棘,内心爱到炽热,融化周边遇到的坚冰冷漠,把一份期望放大成梦想,把一种习惯培养成坚守。当你烦恼当你忧虑,当你想哭当你想闹,尚老师和她的伙伴们永远守候着你。

      尚老师,一个平凡的人,一颗博爱的心!她,用智慧的头脑与美丽的心灵诠释了什么叫“平凡”,如何去“奉献”。她,用自己淳朴的爱和善良的心,成为认真聆听每一朵花开声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