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故事”系列报道之五:在突破中实现自我,在创新中圆梦人生
人物名片:邵云蛟,广州人,河南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市场营销2013级学生,看上去平凡的他,却有着一个不平凡的灵魂。在校内他是国际教育学院新媒体工作室的创始人。在业内则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榜样,运营着自己的公众平台。最近发布的新书《PPT设计思维》更是受到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王玉斌、图书馆馆长刘广普等领导以及业内人士的赞赏以及支持。他坚定的眼神,仿佛是在告诉你“人生就是一场计划,它的精彩是拥抱每时每刻的变化。”一个新时代的阳光青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青春的守望就是拼命实现那份属于自己的梦想。
不拘常规,敢想敢做
2016年10月对于本科生邵云蛟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个月。
这个月,他出版了图书《PPT设计思维》,该书由国内知名图书策划人姚新军先生策划,为OFFICE的使用者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学习角度,上市后,刷新当当网计算机类图书销售记录,获得相关人士一致好评。
这个月,他与国内知名问答平台知乎网联合出版线上书《PPT你真的了解吗?》,上线三天,销售刷新同类书记录。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他所运营的微信自媒体“旁门左道”,目前已经拥有14万读者,并在知乎网,领英网,猎聘网开设个人专栏,拥有粉丝40多万。
也许,你以为这又是一个深得上帝眷顾的幸运儿的故事,但故事的现实一面才更值得人一读再读。
其实,邵云蛟同学的创业梦和许多创业人一样都并非一帆风顺。谈及创业之初,他说当时和六个同学一同去运营一个网站,虽然后来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失败,但这份经历也教会了他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很正常,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坚持自己最初的那份热血,因为这份激情是你重整旗鼓最根本的动力。”后来他与一位学长共同创办了新媒体工作室,从此开始做自媒体。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媒体是干什么的,甚至会说这是旁门左道、是不务正业。俗一点说就是能赚到钱吗?可是机会不就是隐藏在众人看不到的地方吗?讲到新媒体时,他笑着说到“前期是没有盈利的,开始时他也是靠转发别人的文章和自己做的PPT来扩充自己公众号的内容,那时公众号的关注量很低,直到一次偶然无意把自己做的一个PPT教程发网上,没想到很受欢迎从此粉丝量暴涨。自己发现没想到自己当初作为爱好的PPT编辑竟然成了自己成功的入场券。”“术业有专攻”“知识就是力量”这些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话,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阐释。知识的广泛积累是必要的人生储备,无论你学的是什么,可能未来的某一天,它就会是你通向成功的入场券。定下目标就去做,不要考虑那么多,犹豫是决心最大的敌人!
拥抱问题,超越自己
“我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爱因斯坦如是说道。没错,做一件事,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把这件事做得更好,就像邵同学所介绍的新媒体的运营和营销模式,其实他一开始也是一窍不通,也碰过很多次壁,他也曾有过无助的时刻,但是,万事开头难,撑过去了,必定是阳光灿烂!
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他摸索属于自己的模式。看到当下社会中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当做成功的垫脚石,写文章时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要,瞄准服务对象,当代的大学生,企业白领等。绝对不能像那些纯粹的心灵鸡汤类文章,只是去说一些空洞的话,文章要充分表达作者个人的观点,有个性,才能吸引到更多的“铁粉”,定位准确,坚持自己的初衷。
说起自己的创业路途,邵同学也是感慨万千“从一开始的迷茫到后来有了想法并付诸行动。从最开始写文章时略露青涩的学院风格,到如今有深度有广度的文章。平时实时掌控数据的反馈,根据相关反馈来发现问题,从而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也许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摸索,一步一脚印的踏实行走,才能在当下的创业路上走得笃定、淡然。
创业难,难的既是市场定位,战略制定,更难的是你能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困难和问题可以做成台阶,看你怎么用它。
是个人的价值,更是社会的价值
从他坚毅的眼神和侃侃而谈的底气,可以看出自媒体已经是他的事业,一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心血。
“没有哪个互联网公司上来就是去盈利的。”“只有你摆脱铜臭的想法,真正站在受众的角度去思考,去满足。你才能走入他们的世界。在想着如何去满足大众的时候,其实早已收获了很多。企业就是社会的一份子它应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没有服务的意识哪里来的收获,为他人服务,自然他人就会为你买单。很多时候不要想着能得到什么,要想着能付出什么。”
服务他人,其实早就服务了自己。这就是常说的“社会价值”,在当下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资源共享才能让自己、让他人都享受到创新的红利,邵云蛟同学对此深切认同。
时代先锋,新媒体时代弄潮儿
既然已经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就没有准备打退堂鼓,在他的眼中,新媒体作为新时代最便捷,最高效的方式,需要有这么一群人去推动它的发展。面对人们越来越高水平的需求,尤其是大大小小的各类企业不得不使出更多新型的竞争方式,来吸引顾客。而新媒体正给予了这样一个平台,符合信息时代迅速变化的特点,全方位的了解顾客需求。虽然现在对许多人来说,新媒体只是用来获取资讯的一个平台,但我们不能忽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市场也是不断变化的,机遇就在身边。
邵同学也提到了,任何东西都有一个上升然后衰落的过程,就像微博,近几年已远不如它刚问世时那么吸引人,新媒体正处于兴起到完善的阶段,不久的将来会迎来它的巅峰时期,然后,它也一样会慢慢衰落。虽然很不愿但这是不可避免的,这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社会。
谈及未来邵同学信心十足,他有信心可以把新媒体做好做强,因为他热爱这项事业。另外他确立了两个目标,其一是自己开创广告公司,其二是去做短视频创业。他说自己目前不会选择进入某家公司去工作,因为他喜欢每一天都充满挑战,为自己工作,做自己的老板,自由不失风趣。
现身说法,照亮他人
作为一名大四的学长,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仍处在校园中的学弟学妹,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只要你认真细心、一丝不苟,确定自己的目标抱定决心,走下去不要想太多。
他结合切身经历提出了许多建议,首先一定要多读书,珍惜每一次与书籍接近的机会,“学习不是差事,而是你应该有的能力”,有了知识才能为你的想法保驾护航,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就去做不要犹豫迷茫,青春给予你最珍贵的就是不断向前冲的机会。
“无论你在哪,要知道没有什么可以决定你的未来,这把打开你未来之锁的钥匙关键在于自己。”现在许多大学生因为选择太多而迷茫,导致成天沉迷于琐碎的日常与虚幻的网络之中。其实,意义从来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不要去想能不能成功,我们需要做的可能仅仅是现在确定一个小目标,只要你有了目标,生活就从此充实起来了。更何况,无数的小目标最终构成了我们所追求的人生。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终生恪守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此时去做,此身去做,此地去做,写书、创业的故事才会发生在只有1460个日夜的大学生涯中。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青年不仅要有技术、有创新的思想,同时更要在实战中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资金管理能力以及资源调动能力,培养洞察力和责任感,这样才能真正在“双创”中加速成长。
邵云蛟,在未来可能会是自媒体领域中必提的三个字,你的母校祝福你,更相信你,因为未来掌握在最活跃的这一代。(国际教育学院 郑思宇 学生记者 魏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