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缴养老金 郑州“抢跑”20年

16.01.2015  08:12

前日,传言许久的“养老金并轨方案”终于尘埃落定。昨日,东方今报记者采访发现,早在1994年,我省就推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继16个省辖市纳入试点,但各地的参保对象、缴费标准等各不相同。

【郑州样本】◎事业单位缴养老费 郑州已缴了20年

这两天大伙儿关注的焦点就是“养老金并轨方案”,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制”,吃“财政饭”的体制内人员,都得参照企业等城镇人员缴纳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并不并轨无所谓了,从我开始工作起就一直缴着养老金呢!”昨日,在郑州某财政全供的事业单位工作了17年的老郑州对记者说。

郑州专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机构,叫郑州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办公室,是郑州市人社局下属单位。

其实早在1995年,郑州市就出台了《郑州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暂行办法》(郑政[1995]47号)和《郑州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暂行办法实施细则》(郑政办[1995]35号),并于1996年2月正式启动了这项改革。

◎个人缴纳4% 单位现缴37%

根据当年的规定,郑州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是:个人缴纳4%,单位缴纳35%,其中,财政全供的事业单位,从2006年1月1日起,单位缴纳比例提高到37%,而执行的缴费工资为档案工资。

而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档案工资往往与工作年限直接挂钩,也就是说,参加工作时间越长,其个人扣缴的费用就会越高。“从2003年开始,公务员停止缴纳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一直在缴养老保险。”郑州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透露。

【河南改革】

◎16省辖市曾相继试点 缴费对象和比例各不同

昨日,今报记者还电话采访了省内多个市地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大伙儿给出的答案有所不同。

“我们也在缴啊,没停过,咱公务员没法比。”漯河市舞阳县一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李强(化名)说。记者随即又联系了该县县委一部门的公务员,她告诉记者:“我们也在缴养老保险啊,缴多少、啥比例不太清楚。”

周口项城市某局的一位公务员透露,他每月的工资也扣缴有养老保险,“都习惯了”。

记者调查发现,每个市地的缴费对象并不相同,有的市是所有体制内人员全部缴纳养老保险;有的是公务员和财政全供事业单位不用缴,而其他体制内人员得缴纳,这又是为何?

其实,河南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早在1994年11月就已启动。

东方今报记者昨日了解到,1994年,原河南省人事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豫人[1994]27号),要求通过改革,逐步建立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为辅助的养老保险制度。

随后,郑州、洛阳、漯河等16个省辖市相继启动改革,“摸着石头过河”,各地的政策各不相同,有的是全市统一启动实施,有的是在下辖县区选试点;有的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同时参保,有的仅仅在事业单位实施。

记者昨日获得的消息是,我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数将近400万人。

相关新闻

改革基本思路

“一个统一、五个同步”

国务院15日召开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会议并讲话。

马凯指出,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即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改革的方法是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通过将改革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和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据中国政府网

企退人员养老金再提高10%

记者15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从2015年1月1日起,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10%,预计将有近8000万退休人员受益。

同时,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即在原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上增加15元,提高待遇从2014年7月1日算起。这是我国首次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据新华社

中国式养老金“并轨”之路

1986年

国务院下发多个文件改革劳动制度,其中即包括建立和推行养老保险制度,但主要是解决下岗企业职工的保障问题,和机关、事业单位无关。

1992年

时任人事部副部长的程连昌指出,要尽快建立和推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把养老保险费用从财政预算中分离出来。

1995年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正式确定企业职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

2000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把“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写进政策方案,但未被采纳。

2003年

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此后养老金并轨成为社会热门话题。

2008年

国务院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

2011年

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2013年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被写进其中。

2014年

在全国两会上,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被列入2014年工作重点。

2014年5月15日

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2014年12月23日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并获通过,养老“双轨制”被正式废除。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