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刊登我校郑永扣书记文章:主动融入“总方略” 助推中原更出彩

15.09.2014  14:39

河南日报》2014年9月11日  第05版

                                                                        主动融入“总方略”      助推中原更出彩
        省委书记郭庚茂同志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坚定总坐标,坚持总思路,完善总方略,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出彩。“三个总”的战略谋划,站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高度,立足大局,总揽统筹,内涵丰富,意义重大。高校应主动作为,在“完善总方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高校在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学科体系完备、人才队伍整齐、科研基础雄厚、国内外学术交流广泛、科技信息汇集,具备较强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河南省科教兴豫战略的实施,高校已成为我省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方面军,在国家和河南省科技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是深化自主创新机制体制改革。要着力优化科研组织结构,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动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等创新力量的深度合作,积极建设科技创新转化与人才集聚园区,构建高新技术开发、研究和孵化平台,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主动关注并集中力量攻克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构建河南省现代产业体系急需的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原始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增强介入度和贡献率。
        重点是大力推进协同创新。近年来我省根据实施三大国家战略的需要,着力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以郑州大学为例,目前学校有6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立足这些中心,学校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特别是结合河南经济社会优先发展领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序推进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把协同创新贯穿于各个环节和过程,汇聚创新要素和资源,打造了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做强做实了一批科研实体,促进了科研创新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实现了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学校明确提出了创新在郑大、创业在河南的科技创新发展思路,与一些省辖市、省直管县及大型企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取得了一批协同创新成果。从目前的情况看,我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还存在着水平偏低、数量偏少、经费投入不能满足需要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完善总方略”中予以重视。特别是要加大力度,积极开展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和组建,在提升创新水平上下更大功夫。
        着力把高校打造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实施“三大战略”,强化“六个保障”,关键是人才保障。培养创新型人才,构筑人才高地,高校责无旁贷。
        首先,要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当前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上我们缺少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造成创新型人才概念模糊,目标不明。具体明确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能使大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绩可考。譬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就在本科生培养方面设计了12项标准,包含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目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正在不断推进,我们要在国家、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入思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其次,要深化教学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线,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过程、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教学方法改革亟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深化教学方法改革,需要以教育观念的改革与创新为先导,使改革的措施思路清晰、理念先进;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需要政府部门及时总结教学方法改革的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使改革持续进行、深入发展。譬如,英美大学在教学方法上特别重视小班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本科生的课程中,超过50%的课程为8名以内的学生开设,75%的课程为15名以内的学生开设,而英国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更是“一对一”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和精神的养成,很值得我们借鉴。
        再次,要着力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一所大学只有具有能够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不断创新、并且不懈努力使自己的研究产生革新性变化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理想和探索精神的创新型学生。因此,我们要把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摆到学校发展战略最重要的位置,集中资源,创造条件大力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我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启动“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支持计划”,出台《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就是在建设高水平创新型教师队伍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
        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发挥思想文化的引领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软实力”,也是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有关资料显示,我省80%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集中在高校,80%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出自于高校。为实施三大国家战略提供思想文化保障,高校的作用不可替代。
        着力点是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重点扶持关系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全局的项目研究,扶持对学科创新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研究项目,扶持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有重大作用的研究项目,扶持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研究项目。要特别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转换,研究方法的创新,关注现实问题,真正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
        关键是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要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思想道德和学风建设,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统一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出彩,河南高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将学校发展主动融入郭庚茂书记提出的总方略,强化内涵,提升质量,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进程中,尽力在科技、人才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撑,助推中原出彩。
                                                                                                                                                  (作者系郑州大学党委书记)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14-09-15 13: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