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三级书记例会”系列报道之二:让干部作风转变,让延津活力焕发

01.09.2014  10:08

  8月28日下午,全省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现场促进会在延津召开,副省长李亚带领全省各地民政部门负责人150多人参观了延津县社会福利中心。

  李亚指出,延津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速度快,资金到位及时,设计规模适度合理,“学得来,推得开,具有代表性,值得认真学习、借鉴。

  社会福利中心“延津模式”的背后,是“三级书记例会”带来的全县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的直接结果。

   “三级书记例会”成为作风转变的“催化剂

  据了解,今年5月份,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遇到资金、人员等困难,一度裹足不前。

  这个问题被摆到了“三级书记例会”的桌面上,与会人员共同听取项目进度报告、实际困难,一起交流思想、解剖麻雀,将任务分解明确到单位和个人,要求限期完结,否则将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追责。

  这次例会过后,涉及到的民政、规划、住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所有部门,一改以往“慵、懒、散、软”的工作状态,定期召开例会推进项目进度,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克服困难,提高效率,优先保障项目建设,解决项目建设的后顾之忧。

  仅用3个月时间,社会福利中心所有剩余工作全部完成,延津的社会福利中心一举成为全省的“标杆”项目。

  “三级书记例会”,还解决了很多类似社会福利中心项目的难题。

  “三级书记例会”开展以来,共对168名存在作风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追责处理,其中党纪处分139人,政纪处分41人,党政纪双重处分12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刑事处理23人,涉及科级干部26人,一般干部38人。

  “三级书记例会”成了全县上下作风转变的“催化剂”,推诿扯皮现象明显减少,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县执法监管部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中,每个单位得分都在85分以上。

   作风转变搅动“一池春水

  不久前,延津县委书记祁文华带队前往长三角、京津唐地区,用四天的时间到5个城市招商引资,促成北京三元奶牛养殖、肉牛繁育养殖项目等3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44亿元;江苏华宏科技、无锡贝尔循环经济、湖北立帝、北京华普泰、风帆电池等项目,已达成初步协议。

  祁文华说,“三级书记例会”促进党员干部提高效率、为民爱民,县委书记以身作则,带动县委常委,进而带动各乡镇、各部门,再带动各村党支部书记,最终带动全部党员。“三级书记例会”搅动了“一池春水”,由作风转变发生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县委政法委对东屯镇小屯村特困户张金梅包户帮扶,在“三级书记例会”的第二天,就把她家的危房进行拆除,并承诺用10天时间保证质量为张金梅重建新房。

  王楼镇刘庄村的刘钿玲今年考上了长江大学,却因家庭困难无法就学,县委办公室知道此情后捐款2800元,又协调申请“金秋助学”项目资金5000元,为这个农家娃解了燃眉之急。

  司寨乡大留固村33岁农民张振强身患尿毒症,县委宣传部把他送往县医院全力救治,张振强表示,健康后要全力回报社会,如果病情难以控制,愿将有用器官捐给需要的人。

  8月25日,延津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让每一个党员都成为志愿者,以居住地为服务半径,开展社区服务,公开服务承诺,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就在我身边,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弘扬社会正能量。

   由作风转变带来的“乡村变化

  “三级书记例会”完善了各级党员活动场所,县有党员服务中心,乡有党员服务站,村有党员服务室。有了场所,健全了组织,村支书们的作风也正在发生转变,干事创业的干劲更足了,争相想大事、干大事。

  小潭乡大潭党支部书记杨玉顺利用临近产业集聚区的优势,主动引进开发商,对村庄进行整体搬迁,建成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土地流转,发展有机蔬菜基地800亩,果树采摘区200亩,3000㎡育苗棚一栋,带动周边农户200多户,实现了产城互动、产城共融。

  石婆固镇段庄村党支部书记褚志国先后个人垫资、筹资80多万元,冲开六条街道,新建水泥路2000多米,栽植绿化树木3000余株,拆迁20多户,段庄村村容整洁,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褚志国计划将远程教育网终端电视搬上村中广场,让远程教育走出支部,走进群众,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王楼镇小城村安装路灯45盏,新修道路1300米,铺设排水管网2200米,新建自来水管网3200米,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铁路涵洞积水问题,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王楼镇任庄村党支部书记任秀国、东屯镇前庄村党支部书记徐凤英、小潭乡王厂村党支部书记王树正……越来越多的村党支部书记都在思考怎样谋发展。

  “千条万条,不落实就是白条!”祁文华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延津县将继续强抓干部作风转变,通过“三级书记例会”增强党性,提高智慧和方法,完善环境和机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全县各项事业进入“快车道”。(记者 李虎成 本报通讯员 赵同增 李建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