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太康县大许寨乡成立少数民族道德法庭妥善处置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06.11.2014  13:07

        周口市太康县大许寨乡总人口5.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2600人,为及时妥善处置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该乡创新思路,成立了少数民族道德法庭,从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老干部、老党员中聘请10名懂法律、德高望重的人员为道德法庭调解员,深入农户,现场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通过道德法庭共化解涉及民族关系的纠纷20多件。
        一、加强组织建设,确保运作有力
        该乡成立了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少数民族道德法庭的领导,为改善道德法庭成员结构,使道德法庭成员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该镇对道德法庭成员的推荐与确定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甄选。目前,该乡少数民族道德法庭成员中,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占50%,高中以上学历的占90%,受到乡级以上表彰的占70%。同时乡党委在人、财、物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今年5月,乡政府对少数民族道德法庭办公场所进行了全面整修,配齐了办公设施,为道德法庭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加强培训力度,确保运作有法
        为了提高道德法庭工作水平,该乡聘请统战、民族宗教、司法等有关部门业务人员,对道德法庭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详细讲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讲解在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原则、处理方式。今年以来,已进行业务培训10次。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道德法庭调解员调处纠纷的工作能力。同时,该乡还有针对性地让道德法庭成员参加重要会议,提高道德法庭成员的责任心、大局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宣传力度,确保运作环境宽松
        道德法庭调解员经常借助乡、村无线射频广播、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发放《河南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信访知识漫画手册》等宣传材料,骑车下村入户,积极向群众宣传道德法庭的职责范围,宣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涉农惠农政策,遇到问题现场解决。截至目前,已发放《河南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信访知识漫画手册》4260本,张贴宣传标语650幅,开广播会78次,现场解决问题20件。
        四、加强制度保障  ,确保运作有序
        为确保少数民族道德法庭的有序规范运行,该乡结合工作实际,相继建立健全了《少数民族道德法庭实施方案》、《道德法庭工作流程》、《道德法庭例会制度》、《不安定因素排查上报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从组织领导、工作制度、受理范围、工作流程、工作原则等五个方面,就道德法庭调处纠纷的主体、调处依据和原则、纠纷处理的方式方法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使道德法庭的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了道德法庭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实际,由乡民族宗教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每年对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五、加强“三心”服务,确保运作效果
        一在诚心上下功夫。 道德法庭成员坚持用真情与群众交往,拿真心与群众沟通,出真力为群众办事。该乡张马楼村回族群众张某某与汉族邻居刘某某因宅基地发生纠纷,双方矛盾一触即发。得知这一情况后,道德法庭立即成立了调处小组,走村入户,现场查看,与双方当事人讲清利害关系,劝说双方以平和心态换位思考,最终双方形成了共识,握手言和。 二在耐心上下功夫。 道德法庭调解员在接待群众时,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使怀着怨气而来的来访群众满意而归。如:贾千楼行政村回族李某某等4人于今年4月份来道德法庭反映其户口登记为汉族一事,情绪很激动,道德法庭调解员经过反复讲法律、讲政策,使大家都心服口服。 三在细心上下功夫。 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认真了解情况,耐心做好说服工作。今年7月份,大许寨行政村许某某来道德法庭反映与其侄子宅基纠纷一案。调解员认真研究了许某某带来的宅基证,发现宅基证的户主是几个人的,宅基地上的四邻和纠纷地的四邻不对,不是同一个地方,原来是许某某误解了,通过细心工作,化解了一场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