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地震最大烈度九度 灾区建筑物整体垮塌少

14.08.2017  13:23

        【新华社四川九寨沟8月12日电】中国地震局12日发布,九寨沟7.0级地震最大烈度达到九度,六度区及以上总面积为18295平方千米,共造成四川省、甘肃省8个县受灾。

        记者看到,灾区建筑物虽然不同程度受损,但整体垮塌的情况比较少见。地震专家认为,这是由于震区建筑抗震设防水平较高、房屋选型合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扎实、震源深度相对较深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促成的。

        此次地震震区属于高山峡谷地区,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增加了救援和人员转移安置难度。

        中国地震局现场工作队新闻发言人雷建成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此次地震九度区涉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面积139平方千米。八度区涉及九寨沟县面积778平方千米。

        据介绍,九寨沟7.0级地震中建筑物损毁程度远低于青海玉树7.1级、四川芦山7.0级、云南鲁甸6.5级地震,这首先与震源深度较深密不可分。芦山7.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3千米,鲁甸6.5级地震为12千米,玉树7.1级地震为14千米,而本次地震为20千米,地震波传播到地面的距离长,能量得到衰减,对建筑物的破坏力也会减弱。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李志强介绍,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九寨沟县及附近区域设防烈度为八度,震区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水平较高,抗震性能总体较好,特别是经过汶川地震恢复重建后的新建建筑达到了抗震设防要求,经受住了此次地震的考验。

        “景区及城镇建筑物多采用了框架结构,乡村传统民居多采用穿斗木结构,抗震性能较强,房屋倒塌和严重损毁的比例很低。”李志强说,房屋倒塌减少,自然大大减少了人员的伤亡。

        近年来四川省地震、住建等部门加强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和指导,从建筑设计、工匠培训、宣传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工作,这些在这次地震中充分显现了成效。同时,重灾区除景区人口集中外,其他区域村寨稀疏,总体人口密度较低。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四川省已开始着手组织专业力量,对灾区的房屋建筑开展震后安全性鉴定工作。李志强提醒广大受灾群众,已明显不能正常使用的房屋,要禁止随意靠近和进入;对那些受损不重、但又不确定是否安全的房屋,应根据鉴定结论来决定是否可以使用。

        地震烈度反映的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地震烈度调查与评定是地震事件应对与处置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九寨沟地震后卧龙大熊猫安然无恙

        【据新华社成都8月12日电】记者11日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8月8日发生的九寨沟7级地震暂未对保护区内的大熊猫造成影响。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曾遭受重创,32套大熊猫圈舍中有14套全部损毁,其余的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本次九寨沟地震震中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直线距离约270公里。“当时这里震感并不强烈,几乎没有什么感觉,大熊猫也没有异常表现。”保护区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负责人吴代福表示。

        青山绿水间,基地内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怡然自乐,有的爬树,有的玩耍,有的优哉游哉地吃着竹子。下午4点,基地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何晓安还表示,九寨沟地震暂未对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也没有发现山体垮塌或松动的迹象,“目前可以推测,保护区内的143只野生大熊猫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