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乌烟瘴气少了 网络空间更清朗了

05.10.2014  16:28

【编者按】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国方方面面发生着巨变,13亿中国人分享着改革巨变带来的成果。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纪念日,新华网推出系列评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从百姓最直观的感受说起”,敬请关注。

“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从百姓最直观的感受说起”系列评论之五:

新华网评论员 王 勉

曾几何时,一度提起网络,让多少人谈“网”色变。最典型的例子:在网上发个帖,给某人“泼脏水”,即便事后证实莫须有,但是经过互联网的迅速传播,影响出去了,即便有的及时发了声明,但惹来的“那身骚”永远洗不掉。由于管理失控,发帖者肆无忌惮,受伤者只能吃个“闷亏”。

再比如,有的不法分子利用一些领导干部怕被人曝光作风问题的“软肋”,从网上找到一些领导干部的照片,经过ps技术,将某些领导的图像“嫁接”到一些艳照上,进行敲诈。由于一些领导自身不过硬,有的即便自身清白,明明知道是敲诈,但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再次选择吃“闷亏”,让敲诈者屡屡得手。

不只如此,秦火火、郭美美……更是把网络搅得天翻地覆、乌烟瘴气、真假难辨。一个字——乱!

有多少人深感忧虑,禁不住感叹——中国的互联网怎么了?事实上,互联网带来的舆论生态的新变化、传播方式的新变革,以及由此滋生的各种风险、挑战和问题,中央高层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点都没放松。尤其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前后,一系列实招、妙招、狠招的打出,那种乌烟瘴气的局面被遏制住了。网络空间向有秩序、清朗的方向大步迈进。

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的快速发展,网上信息源头和传播渠道的急剧增多,互联网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又进一步放大了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网上舆论生态更为复杂,互联网甚至可以说已成为各方争夺话语权的“主战场”,以及人们现代生活中一个“最大变量”。在人人都是“发言人”、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高度发达时代,一个普通网络舆论事件,通过裂变式传播、国内外舆论的炒作,都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刮起“舆论风暴”,由小到大,由大到“炸”。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这给网上舆论工作提出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其实仔细观察,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多个重要文件中谈到网上舆论工作。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两个部分谈到当前互联网的管理,一是“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在决定的说明中,更是用了350多字的篇幅来阐明如何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以及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

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让它成为治国辅政、凝聚共识的助手,而不是污染思想、搅乱社会的推手?这不只是创新社会管理和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不只是顺应我国媒体格局、舆论格局发展变化的战略抉择,而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决策。

2013年,可谓互联网舆论格局和生态治理巨变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互联网管理迎来一个清晰的“分水岭”。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可谓上遵中央要求,下应百姓渴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网络正能量。

在抓网络空间治理方面,针对网上舆论乱象打出系列“重拳”。通过打击利用互联网造谣和故意传播谣言行为等专项行动,依法关闭120多家利用负面虚假信息进行敲诈勒索的网站,以及一批造谣传谣的微博客账号。同时给网上活动明确划定坚守法律法规等“七条底线”,要求微博“大V”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另外,要求主流新闻网站和重点新闻网站,通过“八个带头”,从而实现为民、文明、诚信、法治、安全、创新的清朗网络空间目标。不到一年的治理,网上舆论乱象得到遏制,网上发声更趋文明理性,互联网风气为之一变。

抓网络正能量,就是从内容建设入手,网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在第13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鲁炜指出,网聚正能量,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国梦,用13亿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最大限度地凝聚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让网络空间充满雨露阳光;共筑中国梦,就要不断地把百姓寻梦的故事讲出来,把百姓追梦的奋斗展示出来,把百姓圆梦的力量汇聚起来。同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网络名人走进国家博物馆,通过耳闻目睹、感同身受,进而向社会传递出更加理性的声音。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之年,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之年,也是“十二五”进入收官阶段的承上启下之年。这一年,中国互联网治理再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这一年,互联网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一些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这一年,“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让互联网上更趋健康、绿色;这一年,针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有的内容甚至涉暴、涉恐、涉黄,中央网信办及时出台“微信十条”,让不规范操作受到制度约束,让别有用心之人受到法律法规的震慑。

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更要构建良好的秩序,依法规范网络行为。从长计议,只有这样,唯有这样,互联网才能真正成为阿里巴巴的宝库,而不是潘多拉的魔盒。

“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从百姓最直观的感受说起”系列评论之一:改革吹劲风了 百姓心里暖了

十八大报告中出现了86次“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又再次将这些改革措施具体化、明确化,两年来密集出台的改革措施正在将这些纲领性规划逐一落地。其实,让人们感受尤深的,不仅是改革“涉险滩、啃硬骨头”的魄力,更是顺民意、暖民心的温度。未来,这种“温度”将给中国社会注入更多动力和正能量,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提振发展信心。[全文]

“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从百姓最直观的感受说起”系列评论之二:礼品不好卖了 作风建设更接地气了

近年来,八项规定持续发力。比如“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严禁节日期间公款送礼”。比如“领导干部基层调研要轻车简从”,“不准违规给领导干部配备公车秘书”。这些政令一出,便有很多领导干部“浑身不适应”,因为这是在打破他们“平静的生活”,切断他们的发财路。看来,祛除他们的顽疾,回归领导干部的本色,就要坚持八项规定,让作风建设永不止步。[全文]

“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从百姓最直观的感受说起”系列评论之三:审批羁绊少了 源头活水多了

国民经济就如同一湾湖水,封得太严,阻塞了各条通道,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导致鱼虾灭绝,失去生气;唯有广开渠道,让各类市场主体如源头活水一般不断地为国民经济注入生机和活力,才能水草丰美、鱼虾成群。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减少审批手续,就是要让行政干预从不该插手的领域撤回来,将政府职能从“运动员”向“裁判员”转变,给市场主体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文]

“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从百姓最直观的感受说起”系列评论之四:反腐成常态了 官员不敢贪了

不知不觉中,中央从清理“舌尖上的野味”到“狠刹公款吃喝”,从“会所禁令”到“公车改革”,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中纪委“六项禁令”,反腐的口径越来越严格,很多人们都快“见怪不怪”的腐败现象得到了严厉的清理整顿;反腐的行动越来越深不可测,外界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调查到谁,也不知道会有多大的“老虎”会被关进笼子里;与此同时,反腐的成效越来越受到人民的认可和称赞,让公众对党和国家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樊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