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河南印记哈密篇:河南哈密一家亲

27.05.2014  10:57

   河南建

  5月的阳光静静洒下来,在哈密市落成不久的图书馆内,工作人员姜新福正在有条不紊地检查每层楼的安全设施。这座始建于2011年的图书馆是河南援建的项目,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目前主体建筑已经完工,接下来的工作是进行内部装修。

  历史并非偶然,河南与哈密结缘至少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前。

  千年之前,一支支路过此地的西行商队里,不乏中原商贾。

  哈密地区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的东大门,也是古代西域与中原地区联系的交通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北道与新北道即经过其境内,向西延至西域诸地、中亚和西亚。

  河南援疆工作,从另一方面展示了河南与哈密的密切关系。

  第八批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哈密地委副书记刘金山说,从2010年起,河南省由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调整为对口支援哈密地区和兵团十三师。

  在哈密地区与河南省共同编制的《河南省援疆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方案》中,计划2011年-2015年实施援疆项目92个,河南援建资金17.64亿元。

  刘金山说,民生项目占援疆项目的90%,大部分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安全饮水项目有效解决了1.63万户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实施了18个教育建设项目,从根本上改善了各学校教学条件,实现了学前“双语”教学全覆盖……

  河南除了在哈密援建项目外,还积极搭建平台,实现产业对接,涉及教育、医疗、食品等多个行业,如河南中医学院将在哈密设立分校,河南速冻食品企业将在哈密建立基地等。

  在哈密,援疆干部的感人事迹很多。

  刘索超2010年开始援疆,当时已经56岁了,援疆结束时他59岁,也就是说,援疆结束之时他也该退休了。他是一名老中医,他治愈的病人遍布天山南北,被评为“最美新疆人”。还有一位援疆法官,叫杨小平,在巴里坤县一个边远的法庭工作,既当审判员、书记员,又当传达员、清洁员,因为整个法庭只有3个人……

  河南与哈密,从携手古老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合作共建,一直在谱写着不朽的篇章。

   大舞台

  河南在丝绸之路的余韵缭绕不绝。

  在哈密,剪纸和汴绣也可以见到。河南在哈密援建的企业,其中有一家就是汴绣企业。沿着丝绸之路,源自河南的元素正越来越多地在哈密汇聚。

  在哈密,河南人遍布各行各业,不管是一般的生意人,还是资产数亿元的企业家,他们用自己的诚实和打拼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谈及在哈密的河南人,哈密地区河南商会副会长、秘书长李国欣滔滔不绝。他说,哈密地区河南商会目前共有280多家会员企业,涉及房地产、矿产、商贸、旅游等行业,会员资产40多亿元。去年以来,会员企业已经为公益事业捐款达700万元。

  在新疆建设兵团的58个边境团场中,河南籍职工超过40%。一代代支边的河南籍军垦战士良好的品质和情操,对兵团精神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每年来新疆的十几万摘棉工,也享誉天山南北。

  从中原到哈密,从政府到民间,从远古到今天,河南人与哈密结下了深深的缘。

   缘再续

  河南与哈密的缘分在不停地延续。

  3月21日,位于哈密市的新疆首条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开始架设首段导线,这是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配套工程。

  通过这个工程,哈密地区丰富的煤电和风电资源就可以直接输往中原大地,河南与新疆的发展紧密相连由此可见一斑。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条特高压线路,又被形象地称为“电力丝绸之路”。

  2010年11月20日8时零5分,一架南航波音737飞机从河南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起飞,沿古丝绸之路,于当日11时20分降落在新疆哈密机场,郑州至乌鲁木齐、经停哈密航班顺利实现首航。

  郑州至哈密航线的开通结束了哈密机场无内地航班的历史,大大促进了哈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古丝绸之路的联系和作用再次得以升级。

  哈密,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要地,与古丝绸之路的另一节点——中原大地联袂上演着发展与进步的时代新剧。(记者 杨万东 尹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