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举报不玩虚的!河南警方77万奖金兑现

12.07.2017  19:37

  有奖举报不玩虚的

77万奖金兑现

河南省举报毒品违法犯罪奖励办法》实施半年来取得明显成效,截至6月30日,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共接到群众各类举报线索3516条,发放奖金77余万元。据群众举报抓获吸毒人员812名;破获贩卖、运输及非法持有毒品案件92起,其中千克以上案件3起;缴获毒品13.374千克;破获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罂粟案件268起,铲除罂粟193057株。

综合1至6月份全省数据来看,郑州、平顶山、洛阳、新蔡的群众举报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半年来,全省接收群众举报线索最多的是郑州共有366条、其次是平顶山接收了358条线索、洛阳收到群众举报的毒品违法犯罪线索286条。同时,全省发放奖金的前三名是郑州、平顶山和洛阳,分别发放奖金14.3万元、8.98万元、8.1万元。

根据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许甘露提出的“不能吸毒,更不能制毒,这是底线,对举报有功人员要重奖”的指示精神要求,省公安厅要求,下一步,各地要高度重视《河南省举报毒品违法犯罪奖励办法》的实施工作,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博、微信等传统和新兴媒体,多渠道、大范围地向全社会宣传,扩大影响,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全方位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禁毒斗争的积极性。同时要实现快速奖励,对于群众举报的涉毒线索,快速核查落地,案件一旦侦破,对相关材料进行认真核实,认定奖励依据及金额无误后,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兑现奖励。另外,要注重加大监督,各地公安机关要明确专人负责举报奖励工作并严格为举报人保密,违者依法追究责任;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奖励资金申报和发放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或贪污、侵占、挪用资金的,依法严肃查处。

也许新朋友还不太了解

河南省举报毒品违法犯罪奖励办法

让我们再了解一下吧!

河南省举报毒品违法犯罪奖励办法》承诺将严格按照奖励标准和有关规定,及时兑现举报奖励;同时全力做好举报人的保密工作,依法维护举报人的切身利益。

亮点

明确规定保密机制 最高奖励30万

2015年,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建立举报毒品违法犯罪奖励制度,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同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根据这一要求,省禁毒委组织公安厅、财政厅成立《办法》起草工作小组,组织专门力量,开展调研论证,开始着手《办法》的起草工作。经过广泛征基层公安禁毒部门、财政部门意见建议,2016年12月23日省公安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河南省举报毒品违法犯罪奖励办法》,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此次出台的《办法》共25条,不仅对举报人主体、举报线索范围等进行了界定,而且明确了奖励行为范畴、奖励标准、对举报人的保密措施、奖励经费来源和支付原则,同时还规范了专人负责举报奖励工作机制、奖励的审批和兑现流程、奖励资金的监督、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中渎职行为处置机制。

具体奖励标准包括:

1.举报吸食、注射毒品人员的,每查获1名奖励500元;

2.举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根据缴获毒品数量奖励500-30000元;

3.举报走私、非法运输、买卖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每1千克奖励2000元,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的,每100千克奖励2000元;

4.举报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每铲除罂粟100株奖励100元;

5.举报非法制造毒品、制毒物品加工厂(点)的,每捣毁1个加工点奖励10000元,每捣毁1个加工厂奖励50000元;

6.提供在逃重特大毒品犯罪嫌疑人线索的,每抓获1名犯罪嫌疑人奖励10000元。

同时规定对举报人的奖励最高不超过30万元。

承诺

全力做好举报人的保密工作

办法》规定,公民可以采取公开或匿名方式进行举报。为便于查证和奖励,鼓励实名举报。目前,省公安厅公布的举报途径有三种:

1、电话举报,举报人可以打110或者各级公安机关公布的举报电话;

2、信件举报,举报人可以写举报信邮寄到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或者各级公安机关禁毒部门;

3、来访举报,举报人要求当面举报的,可以直接到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或者各级公安机关进行举报。

会议承诺,将严格按照奖励标准和有关规定,及时兑现举报奖励;全力做好举报人的保密工作,依法维护举报人的切身利益。

背景

禁毒斗争形势日趋严峻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极易受到国际国内毒品形势的冲击。受国际毒潮持续泛滥和国内毒品因素的影响,禁毒斗争形势日趋严峻,目前毒情形势呈现出多个新趋势。

1、合成毒品滥用问题突出。滥用人数逐年增加,去年首次超过传统毒品滥用人数,并占新增吸毒人员的70%以上,禁毒工作面临着巩固海洛因治理成果和应对合成毒品蔓延的双重压力。

2、网络涉毒问题严重。利用网络吸毒、贩毒和传播制毒技术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多,禁毒工作面临网上作战和网下作战的双重压力。

3、新精神活性物质渐露苗头。禁毒工作面临着列管化学品监管难和未列管化学品查处难的双重压力。

4、毒品危害不断增大。毒品犯罪多为有组织犯罪,极易与黑恶势力、暴恐团伙相勾结,不仅严重威胁国家政治安全,而且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毒品问题还往往与黄、赌、艾滋病相交织,导致道德滑坡、良心泯灭、人性沦丧、疾病传播,诱发大量违法犯罪,引发极端案事件,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如一些地方街头“两抢一盗”案件80%系吸毒人员所为,80%的吸毒女从事卖淫等。

【责任编辑:宋月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