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清水润鹰城 ——丹江口水库向平顶山市应急调水纪实

20.08.2014  11:00

  水!水!水!

  今夏中原大旱,人们盼水寻水,望眼欲穿。平顶山市旱情尤其严重,百万市区人口面临用水危机。

  一座严重“干渴”的城市,牵动着方方面面的神经。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科学谋划,国家防总、水利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长江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等鼎力支持、积极协调,我省相关部门和地区顾全大局、戮力同心,在极短时间内实施了丹江口水库向平顶山应急调水工程。

  8月6日正式实施调水,丹江碧水沿着南水北调干渠北送220公里,18日22时成功流入平顶山市的“大水缸”白龟山水库,奏响了一曲众志成城战旱魔的动人乐章!

   一场为民解困的战役

  今年我省遭遇严重夏旱(自1951年以来6月至8月降雨量最少),其中平顶山的形势尤为严峻,143座水库98座干涸、49条河流44条断流,城区供水频频告急,在白龟山水库两次动用死库容向市区送水后,依然难解缺水危局。

  7月9日,平顶山市启动Ⅲ级抗旱应急响应,8月3日升至Ⅱ级。市区对洗车等特殊行业停止供水,园林绿化全部改用中水,停用10年的水厂无奈重新启用,一些地方实施定时供水甚至导致储水器具热销。

  因缺水而引发的忧思渴盼,弥漫在平顶山市的大街小巷。

  水,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更是城市的命脉。如果缺水问题持续恶化,百万市民将无水可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先后赶赴平顶山调研旱情。郭庚茂明确要求,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人畜饮水、城市供水,同时要力求保障生产用水、减少损失,厉行节约、循环利用。谢伏瞻要求,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同心协力,全力以赴保证人畜饮水,做好抗大旱、抗久旱的思想准备,打好抗旱保秋这场硬仗。

  8月5日我省召开抗旱工作汇报会,郭庚茂、谢伏瞻均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基本用水,力争全年粮食产量增而不减。

  千急万急,民生最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省各级各部门在抗旱行动中时刻从群众利益出发,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首先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让百万市民吃水无忧,更成为平顶山市抗旱的头等大事。

  8月19日上午,记者在白龟山水库看到,长途跋涉而来的丹江水正源源不断地注入白龟山水库。根据国家防总批准的方案,此次调水将持续30天,总调水量2400万立方米,目前平顶山市区日均用水量约27万立方米,丹江水将有效缓解市区饮用水源紧张局面。

  省水利厅厅长、省南水北调办主任王小平深有感触地说,从国家防总、水利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长江水利委员会,到省内各级各部门,都饱含为民情怀,全力以赴实施应急调水工程,一场调水“战役”也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课堂。

   一场分秒必争的战役

  多年未遇的大旱,罕见的严峻考验,旱情就是命令,为让丹江碧水早日润泽平顶山,全省上下迅速行动、不等不靠,打响了一场与旱魔赛跑的闪电战。

  7月下旬,平顶山市区用水困难渐趋严重,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7月22日,副省长王铁紧急赶赴平顶山,调研会商旱情后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郭庚茂书记、谢伏瞻省长、邓凯副书记关于抗旱工作的批示精神,多措并举,在做好其他调水引水工作的同时,积极争取南水北调向白龟山水库补充水源。

  随即,省水利厅、省南水北调办、平顶山市等展开紧锣密鼓的行动,一条蜿蜒200多公里的输水线路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一次次实地勘查、研讨论证,调水工程的可行性渐趋明朗。

  7月27日,省防指召开会商会,初步确定调水方案。当天,省防指、省南水北调办分别向国家防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上报调水请示。

  其间,白龟山水库7月29日第二次动用死库容送水,已至极限。而同步实施的燕山水库调水工程至少需40多天,难解燃眉之急。南水北调黄河以南段正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进行充水试验,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是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案。

  加快调水工程实施进度,时不我待!

  国家防总7月30日召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长江防总、省防指等紧急会商,专家组会后立即赶赴河南实地论证调水方案。

  8月4日,国家防总正式批复调水方案。短短十天左右时间,中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迎来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

  在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对接的同时,省内的一场“特别行动”也在快速推进。

  7月29日,平顶山市成立了南水北调应急调水指挥部,市自来水公司、电力等部门组成突击队,几十名职工顶烈日冒酷暑奋战9昼夜,在南水北调刁河渡槽节制闸前成功架设临时泵站。

  8月6日调水工作正式启动,当刁河渡槽节制闸缓缓升起,18台水泵喷出18条水龙,汇成浩浩清流,踏上奔赴平顶山的迢迢征程时,现场的调水工作人员禁不住欢呼雀跃。

   一场协同攻坚的战役

  获悉国家防总批复调水方案那一刻,平顶山市应急调水指挥部负责人之一、市水利局副局长李高升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为什么会流泪?因为当初觉得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高升笑着解释。

  这确实是个难度系数极高的“大动作”:跨越220公里,首次从长江流域向淮河流域调水,工程涉及国家多个部门及湖北省,省内也要多地多部门合作,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实属不易。

  但随后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水利部部长陈雷、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在收到我省的调水请示后,均表示将大力支持。相关工作人员以强烈的责任感,不断加快工作进度。

  长江防总组织专家,协助我省优化完善调水方案(优化后的方案为从刁河渡槽节制闸前提水,经由沙河支流澎河,输水至白龟山水库,可缩短输水距离,减少投资),并及时批复。

  湖北今年也遭遇较重旱情,但襄阳等地顾全大局,对我省调水工程给予无私援助,加快了工程进度。

  “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尚未正式通水,一些渠段还未进行充水试验,但为确保百万市民吃水,我们全力支持应急调水工程。”省南水北调办副主任杨继成表示。

  目前,220公里干渠上,各施工标段安排专人对工程巡查维护,确保调水期间群众人身安全、工程安全。方城六标项目经理陈建国告诉记者,该标段全长约8公里,每公里都有一人全天候值守,确保圆满完成送水任务。

  临时泵站所在的刁河渡槽虽位于邓州市,但需要从淅川县九重镇为临时泵站架设电线。邓州、淅川两地全力支持、密切配合,4个作业组昼夜施工,仅用一天多的时间就把高压线从十几公里外架到刁河渡槽上。

  无数的力量在220公里输水线路上汇聚,助推一泓碧水快速奔向鹰城。

  8月17日18时,随着澎河渡槽闸门缓缓开启,丹江水顺利抵达平顶山市,现场欢声雷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第一巡回督导组组长周声涛专程赶赴现场,并对我省此次应急调水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一条220公里的新水脉,挽起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将甘甜碧水源源不断注入远方干渴的城市,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新时代精神镌刻在中原大地。

  这个夏天,注定难忘。这种精神,值得铭记!(记者 方化祎 张海涛 通讯员 符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