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开启丝绸之路新动脉

02.12.2014  11:01

  □本报记者温小娟

        “回望历史,在古丝绸之路繁荣发展过程中,中原地区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着眼当下,穿行欧亚的中欧班列已然成为贯通欧亚经济大动脉的经济快车。”12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说,中原地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甚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一环,将发挥重要的枢纽和桥梁作用。

        杨元喜说,河南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向、南向和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交通、能源、产业、经贸、人文等方面合作日益密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

        如何在新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杨元喜认为,就河南而言首要的工作是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这一点河南做得非常好。不仅有全国最长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还有发达的铁路运输系统支撑。特别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加速推进,让郑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城市的优势凸显。

        杨元喜说,河南要发挥好中欧班列连通中亚、直达欧洲的纽带作用,强化西向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的核心支撑,构建中东部地区的货物集疏中心,打通连接西南、通达东盟的出海大通道,形成密切“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向和南向联系的战略枢纽。

        杨元喜同时指出,河南不能只满足于做物流集散地,还要更进一步拓展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向他们提供“河南制造”。不仅要有河南飞机、火车运出的商品,这些飞机和火车上还应该有河南生产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通过丝绸之路让‘河南制造’成为新丝绸之路的热销货,让‘河南制造’沿着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从而带动河南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这才是丝绸之路的大战略。”杨元喜说。

        杨元喜建议,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河南要加速从“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高劳动力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河南要特别重视科技、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多建学校,与全球知名大学合作建立分校,培养人才,真正成为科技大省、教育大省和人才资源大省。”③11  (本栏图片均为宋亚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