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时代和人民的歌者——访中国音乐家协会新任主席叶小钢

19.06.2015  13:42

古人云:“六十而耳顺。”甫届花甲的叶小钢从善如流。今天,他以有目共睹的艺德和艺术水平成为中国音协新任“当家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叶小钢以《马九匹》《地平线》等新锐作品在同侪中脱颖而出。留美归来,他又创作出《玉观音》《人约黄昏》等观众耳熟能详的影视剧音乐。30多年来,他的音乐融合西方古典音乐精华、现代音乐技术,更有中国美学精神。他让自己创作的高雅音乐走入寻常百姓家,又让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祖籍广东,生于上海,学于北京,叶小钢的语言天分让他更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记者发现,在与音协代表交流时,他可以从容地在普通话、粤语、上海话之间切换,遇到扬州代表时,他甚至可以用地道的扬州话攀谈几句。而多年留美的经历和熟稔的英语,又可以让他率领中国音乐人走出去。

音乐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礼乐文明国家,有着深厚丰富的音乐历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叶小钢说,“近一百年来,中国音乐取得了长足发展,前辈音乐工作者创作出大量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比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黄自的《怀旧》、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成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开端。抗战时期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何占豪、陈钢的《梁祝》,都是超越时代的经典。”他认为,我们的音乐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音乐工作者要珍惜机遇,“做人民和时代的歌者,在世界舞台掀起中国风”。

要做到这些,我们的音乐家要集中精力,出作品、出精品。把内容做好,内容好了,就不愁没有平台、没有观众。”他说,“音乐人不能跟风,要写自己有感悟的东西。时代在变化,受众的口味在改变,我们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写出接地气的好作品。

叶小钢表示,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音乐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中国音协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为音乐人维权,服务社会,艺术教育等等。“非常感谢大家的信任和领导的支持,让我有机会为大家服务,我会尽我的力量把工作做好,让中国音乐真正走向世界,在世界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他的语气中透着信心。

叶小钢:广东南雄人,1955年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1992年毕业于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1994年回国,历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曲系副主任、中央音乐学院督学,2009年至今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同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代表作有《最后的乐园》《地平线》《大地之歌》《西藏之光》《和平祭》《马九匹》《青芒果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