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国长远经济增长及解决无关民主

21.07.2014  14:34

    日本《外交学者》7月20日文章,原题:解决中国的经济无关民主 不论中国经济盛衰,民主对经济的益处总是争论主题。长期以来,北京高效的技术官僚治国和国家强力掌控,被视为一种新增长模式的基础和民主已过时的证据。不过,如今主张中国扩大民主的观点再度得势。来自麻省理工、哈佛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家3月份进行的研究认为,民主转型会带来更高GDP增长,中国也不会例外。上月弗朗西斯·福山撰文说,“中国模式”曾看似前途光明,但其长远经济增长仍有赖于更大民主。

  说到底,这些看法都不得要领。就目前中国发展的阶段而言,公民是否能选举最高领导层,基本上无关紧要。只要北京能客观评估舆论、在不同地区针对性地贯彻政策,它就能调整促进GDP的机制——而一般认为,只有民主才能促进这些机制。

  外界常指责中国的选举是橡皮图章。其实,一些仍属竞争性选举。实际上,中国村级干部就是通过直接民选产生的,这点常被忽视。因此,中国约一半人口已有渠道,或至少是象征性渠道,来影响政策进程。

  在城镇地区,权力下放的趋势也在加速。比如,今年3月北京公布全面的、自上而下的户口改革计划,旨在迫使城镇吸收约1亿新居民。但由于这会对公共服务造成压力,中央政府允许人口过500万的城市领导人有权按本地步伐推进计划。近年来,中国还采取重要措施进行财政权下放,目标就是分权、提高地方政府管理水平。

  随着中国城市日渐成为全球企业和创新中心,中国的城市不仅彼此竞争中央的资金和资源,还要与国外城市竞争人才和外资。城镇政策学者布鲁斯·卡茨大量论述地方领导人如何成为美国增长背后的动力。可以设想未来在中国,地方领导人也会发挥类似作用。

  外界猜测,新兴中产阶层和公民社会必将导致中国民主改革。这是可能的,但必须与另一种误导性观点区分开——民主是中国GDP增长的最佳战略。北京日益认识到中国各地惊人的经济多样性,更倾向于让地方领导自己掌控。结果将是城镇变为主要行政单位,由能干的技术官僚领导,专注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生活水平。对那些未能满足公众期待的官员,迫使其改善的压力将是严峻的——即便这种压力并非来自民主途径。(作者扎克·蒙塔古,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