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利好世界发展

16.03.2015  12:32

据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世界经济复苏道路艰难曲折,主要经济体发展走势分化;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发展走向如何?中国经济前景怎样?无论海外各界人士,还是主流媒体,都热切地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

透过今年中国两会这个窗口,世界不仅获得了明确的答案,而且作出了基本研判:中国将实施稳中求进的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将继续为世界发展提供机遇和动力。

关注中国三个焦点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这个“大块头”的走向牵动世界。今年两会的许多话题都引起海外人士的关注,其中最关注的有三个焦点:

一个数字”2015年GDP预期增长7%左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这个数字,让国际社会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提质增效升级的态势加深了认识,认为稳中求进的发展战略将确保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利好全球。

土耳其-中国工商总会会长雅乌兹·欧乃说,中国经济规模已超10万亿美元,基数增大,即使是7%的增长,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仍处于世界经济领先地位。“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将继续给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

一个目标”在泰国开泰银行研究中心中文部主任黄斌看来,今年两会的亮点之一是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战略规划,这是把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方针有机结合起来,必将对中国的经济转型,乃至对世界经济贸易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一种态度”“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肯尼亚智库、非洲民主与领导力研究院执行主任丹尼斯·科迪说,过去一年中国政府大力反腐、推进依法治国等举措向国内外展现了一个法治中国的新形象。

对中国抱有信心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过程中,同时还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挑战。那么,面对风险与挑战,中国是否有能力攻坚克难?国际社会普遍持积极态度,对中国抱有信心。

海外媒体认为,中国经济在转型后不仅会变得更现代化,而且将变得更加稳定。中国未来将不像现在这样依赖出口和外国需求,而是将采取一系列改革刺激国内消费。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看出,中国在注重改革开放,强调经济发展重要性的同时,突出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包括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和收入、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创新、生态环保等。

海外人士还认为,中国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已经启动,并借助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进一步为青年创业和创新松绑,预计中国商业界未来可能出现一批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

中国利好全球

透过两会,国际人士认识到,对世界而言,未来的中国在经济等方面仍将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因素。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已同70多个国家和诸多地区组织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基本形成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中国的“朋友圈”越大,意味着与中国一起把“蛋糕”做大的“小伙伴们”越多,从中受益者也越多。

首先,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撰文指出,中国今后对能源和矿产的需求量增幅将会明显下降,但会在消费品及服务领域有新增需求,会对邻近的亚洲各经济体起到提振作用。

其次,中国的成功经验将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借鉴。内罗毕大学政治学学者基武瓦说,过去一年,中国在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在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领域的成就对包括肯尼亚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再次,中国的发展思路和设想将为共同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新机遇。一方面,中国承诺向外国投资者开放更多行业,把外商投资限制类条目缩减一半,减少需要政府审批的项目数量。另一方面,中国将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新加坡专家认为,中国大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提升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水平,有助于提高沿线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