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形势扫描:应对挑战 稳健前行

16.07.2014  18:56

今年一季度,在外需不振、产能过剩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明显下滑。4月份以来,为了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坚持宏观调控基本方向不变的基础上,政府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定向降准、再贷款支持棚户区改造、减免中小企业税费、加快铁路基础投资等“微刺激”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近期我国经济企稳迹象明显,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集体改善,显示经济活动不断扩张、经济景气度逐渐上升,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健康的运行态势。

从需求端来看,在财政支出步伐加快及再贷款等定向货币宽松政策支持下,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渐趋稳,其中基建投资增速大幅提升7个百分点至28%,创9个月以来的新高。如图1所示,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加以及消费环境不断的改善,近期消费需求明显上升,5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5%,比4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外部需求温和复苏,新出口订单指数最近两月持续回升,6月份回升到50%以上,达到50.3%,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初见成效。就业形势稳中趋升,6月份我国从业人员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48.6%,这是今年以来最为明显的一次上升,尤其以小企业上升最为明显,升幅达到0.8个百分点,小企业对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突出,从业人员指数走势变化,反映出经济走势逐渐趋稳,对就业带动作用正在逐渐显现。

图1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变化趋势

从供应端来看,在积极扶持企业发展的多种优惠政策作用下,企业整体生产经济形势稳中向好。5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止跌回升,同比实际增长8.8%,比4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1%,为今年以来的次高。分行业看,41个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如图2所示,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先行指标,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该指数已连续4个月回升,特别是最近两月逆季节走势上扬,新订单指数上升明显,说明在政策的推动下企业预期改善,内需短期内好转,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5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3%,扭转了此前增速持续下滑态势,增速比4月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5.5%,增速较4月份提升1.7个百分点,显示实体经济增长疲软态势暂时止步。另外,企业效益水平基本稳定。

图2 2013.06-2014.06期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变化趋势图

从经济发展动力上看,尽管当前中国经济与投资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中国的结构性减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长期经济增长仍具有较大的潜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深化改革的制度红利有待进一步释放。新型工业化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需要放松准入,改革创新。新型城镇化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依然较大。中国的高储蓄率仍将维持较长时期,这些资金亟需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以便高效、安全地转化为有效投资,降低资源配置的扭曲。另外,我国拥有完善的工业生产链、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相对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这些都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短期内难以具备的,因此对国际制造业依然具有强劲的吸引力。

对于全年的判断,如果世界经济复苏不出现大波折,伴随我国前期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将会出现前低后高、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预测全年 7.5%的增速目标能够实现,产业结构将继续优化,2014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将首次突破47%,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预测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8.4%,实际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3.0%,实际增长11.2%;出口增长7.2%,进口增长8.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基本与上年持平。

然而,全球经济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国内面临“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仍然需要警惕,把注意力从短期的稳增长转向改革的动力问题,从而保证中国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政策建议如下:

1、强化金融资源的市场化调控和资产负债管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有效引导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改善和优化信贷结构和融资结构,并鼓励金融有效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中国金融深化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一方面要着力创新金融调控方式、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强化金融资源的市场化调控和资产负债管理,通过窗口指导、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存贷比、监管费、财政贴息和税收激励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在优化增量的同时逐步调整盘活存量,并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特别是加大对“三农”领域、新型城镇化和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新兴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小微企业等领域的定向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要有效引导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改善和优化信贷结构和融资结构,还需要加快完善金融市场建设,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价格传导机制。特别地,要继续推动金融市场、金融产品、投资者和融资中介多元化发展,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资本市场结构创新。

2.高度警惕可能集中出现的企业债务违约问题,既要打破刚性兑付,又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当前,要高度警惕中国企业的高债务率和债务违约问题。由于前期产能过剩行业以及房地产企业扩张过快,近几年企业债务率攀升过快,2014年可能会有更多资不抵债的企业集中出现债务违约问题。要加快经济主体的市场化建设,打破刚性兑付痼疾,建立真正市场化的风险定价机制,让投资者自担风险,通过市场约束道德风险和信贷增长失控问题,发展健康的信贷市场,推动资金流向更优质的资产。通过公开拍卖、公开的第三方介入等方式,建立透明的、市场化的违约处置机制。鉴于中国企业之间通过漫长的信贷链条紧密相连,许多债务合同是由第三方担保的,在决定是否要拯救一家陷入困境的企业时,要把系统性因素作为最主要依据,既要允许正常违约,又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3.推进可持续型的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如果仅仅依靠宏观调控的宽松政策,即使可以实现今年稳增长的目标,但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杠杆率会抬得更高,累积的产能过剩和债务问题会更趋严重。因此,需要权衡利弊,推动更多有利于稳增长的改革措施,寻求发挥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巨大潜力。利用当前经济增长下滑的压力,倒逼各方面的改革加速,以尽快释放改革带来的增长红利。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稳增长有两大对策:一是创新投融资模式,着力引入长期权益性社会资本,推进可持续型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打破垄断,放松准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李平)

【责任编辑: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