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应谨防“僵尸企业”金融风险

04.03.2016  12:02

  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之中,尤为需要谨防“僵尸企业”的金融风险。一方面,潜在的国企融资风险往往因为仍能获得贷款而被低估,一旦堕落为“僵尸企业”,势必将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冲击;另一方面,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过剩产能化解及新兴产业培育都需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这些情况导致实体企业风险可能进一步暴露,给银行资产质量管控带来较大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僵尸企业”问题很难在宏观指标中非常迅速地直接体现。由于银行为降低其不良贷款率而不断向企业续贷输血,僵尸企业问题在银行财务报表中不会很快体现。根据财政部有关数据,2015年国企利润同比下降6.7%,而财务费用(主要是债务利息支出)却超过利润增长,增长10.2%。尤其是一些地方国企,利润下滑,造成偿债能力不断下降、对债务融资的依赖性不断增加。2015年地方国企利润同比下降9.1%,财务费用达到10%。同时,也有一些国企承担了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本身不适合以营利为目的,需要财政的支持。还有一些国企承担了地方融资平台的职能,具有临时性的融资目的。一旦“僵尸企业”蔓延,隐藏的金融风险将被释放,这会对市场结构调整造成阻滞影响。

  而且,以往暴露出来的企业债问题主要集中在民营和中小企业身上。这背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经营能力差,而是在于经商环境不佳和融资难融资贵。央企和国企的绝对数量虽远低于中小企业,却掌握了各类庞大资源。凭借这些有利因素,国企不但用远低于市场水平的利息从银行获得大量贷款,地方政府更是给他们提供了隐性保障。其结果是产生了太多的低效投资和无效投资,并产生了众多的“僵尸”企业。

  为了破除产能过剩问题,中央已经明确2016年的经济政策基调是结构调整和转型改革,确定了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方向。银监会此前也称,2016年银行业将着力提升不良资产处理能力,强调须稳妥应对房企信贷风险事件,着力整合银行资金支持供给侧改革。

  在当前去产能工作的大背景下,各类银行也已明显收紧过剩行业信贷敞口。据报道,已有股份银行将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等列入压缩退出行业范围的“黑名单”。同时,银行还开始对符合准入标准的存量客户,以2015年年末风险敞口为基准实施总量管控,规定符合准入标准的存量客户申请增额续做,需报总行核准;不符合准入标准的客户单户敞口余额较2015年年末不得增加,除极端情况可经总行例外核准投放外,其他情况一律不得新增敞口。

  总体而言,随着政府加快去产能、去杠杆的工作,预计将有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和相关企业暴露债务危机。决策层特别是地方政府应下决心采取果断措施处理国企中的过剩产能企业和僵尸企业,避免问题变得不可控而将来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

(责任编辑:DF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