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教授做客我校“名师名家讲坛”

29.05.2015  19:57
        近日,由我校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历史学院承办的研究生“名师名家讲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先生前来讲学,并作题为《中原考古与早期中国》的专题报告。历史学院党政班子、教师代表、考古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历史学院院长韩国河主持。
        刘庆柱先生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就中原地区历史空间进行了解读,“中国”、“中原”之“”,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政治学、地理学解读,“满天星斗”的表象与内核,多学科视域下的根文化、支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分析,中原文明的起源与文化载体等方面生动诠释了中原文明对于早期中国形成的内涵与影响,期间列举了中原地区郑州、洛阳、安阳、许昌等城市与早期国家相关的城址、遗迹和秦汉之后各王朝在中原地区城市的布局以及历史发展的脉络,还对于中央和地方考古学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研究考古学文化规律方面如何来认知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对于“地理空间”,刘先生认为历史越久远,“交通”越落后,“空间”对人类历史发展“权重”作用越大。人类历史从山洞、山地走向“塬地”,从“塬地”走向平原,从大河流域中游走向下游,从内地走向沿海。他以为,中原之于中国历史,犹如地中海(两河流域)之于西方史、中美洲玛雅文化之于美洲史,对中原地位做了很高评价。
        关于“中国”、“中原”之“”,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政治学、地理学,刘先生做出了这样的结论:一,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核心是社会的血缘政治发展为血缘政治与地缘政治结合。2.地缘政治出现与空间的扩展和占有是同步的。二,人类早期历史之地缘政治发展与空间的“滚雪球”模式相似,而“滚雪球”中的“内核”与“外延”所折射的不同文化在“权重”上并非等量的。这与“万邦万国”中的“中国”和“四面八方”中的“中原”是相缘似的。
        就“满天星斗”的表象与内核,多学科视域下的根文化、支文化及其与“满天星斗”之间的关系,刘庆柱先生做了深入解读,他认为“满天星斗”与根文化的权重是不一的。那些“闪烁的历史”分为彗星,恒星。历史天空中一闪而过“彗星”有像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等,而继续延续并在今后的历史中依然存在光芒的“恒星”诸如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王湾三期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等等;满天星斗的史前文化需要在“根文化”视域下进行与考古学、分子生物学、语言学整合,并分析了“中原文化”与“根文化”的关系,中华文明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中原地区文化的重要性和主导性。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15-05-29 18: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