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开幕

15.03.2016  13:30

2016年3月14日(农历二月初六)上午,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文化厅、周口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开幕式在周口市淮阳县羲皇文化广场举行。此次活动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留住美丽乡愁”。活动现场人头攒动,人们热情高涨,羲皇文化广场变成了传统文化的露天大舞台,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香客们,不仅拜了人祖,许了心愿,解了乡愁,还享受了一场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

一曲山西省国家级项目绛州鼓乐《杨门女将》拉开了此次展演活动的序幕。山西绛州鼓乐技巧花样繁多,节奏明快有力,气势振聋发聩,《杨门女将》节目编排刚柔并济,展现了巾帼枭雄的不二风采;来自内蒙古的藤县狮舞将杂技、体操、舞蹈等技术融于狮艺之中,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技艺使中原人民一睹东方狮王的神韵;优美婉转的越剧《十八相送》、别具一格的京西太平鼓、扣人心弦的吴桥杂技等诸多非遗节目精彩纷呈,台下掌声雷动,叫好声此起彼伏;联合国项目内蒙长调呼麦《成吉思汗之赞》,节奏从中速到快速再到悠扬的长调,再以欢快的节奏推向高潮,广场上的听众感受着浓郁的原生态气息,体味着高度的艺术享受,倾心听这一曲长调,犹如站在苍茫草原倾听大自然的心声,心中别有一番感动。

除了展演的开幕式,本次展演活动还有五场精彩绝伦的演出,且以国家级非遗项目为主,这些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气氛欢快热烈,并且有着满满的正能量。传统戏剧在今年的节目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河南是戏剧大省,戏剧表演有着极强的观众缘,京剧、越剧、曲剧、四平调、大平调、道情戏等,各具特色,迎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口味。

此次展演可以说是12省非遗项目的大串烧,同时以民间艺术队伍为主的巡游活动贯穿整个庙会始终。与往届活动相比,本届活动时间更为集中,连续四天对各省展演类项目进行集中展示。除了动态展演、巡游,还对三十个静态传统工艺(饮食)类非遗项目集中展示,给大豫的吃货们带来了福利。郑州登封小仓娃韭花、登封芥丝(芥片)制作技艺、荥阳霜糖(柿霜糖),开封张家七味草果仁酥、凤鸣斋花生糕制作技艺、汴梁全美糕点(三酥、三糕、三饼、老月饼)、马豫兴桶子鸡、莫家酱菜培制技艺等知名小吃齐聚古都街头,人们在品尝传统文化硬菜的同时,还可以品味到独具特色的河南非遗美食。

看展演、逛庙会、享美食,人们的古都之行收获颇丰。此次展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普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还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提高了人民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给社会各界人士上了一堂有形、有趣、有味的非遗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