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服协会会长谈汉服:古人穿错要被问责
采访嘉宾:陈朕冰(中国汉服协会会长)
又到春天,各地不约而同地组织起“穿汉服赏花迎春”的踏青活动,想通过这种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汉服,再次进入人们视野。但很多人都在想,今天还有必要穿这么古老的衣服吗?他们穿的汉服正宗不正宗啊,传统汉服究竟该怎么穿?我们来听听中国汉服协会会长陈朕冰怎么说。
别把戏服和唐装马褂当汉服穿汉服,从内衣到外衣讲究多
“汉服就是汉朝的服饰”,可能很多人这么以为。汉服实际上是汉族的传统服饰,特点是交领、右衽、无扣。交领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右衽即左襟压在右襟外面,看起来衣领开口朝右。按古代习惯只有逝者等特殊情况才穿左衽的,这点一定要注意;无扣即不用扣子或把扣子隐藏起来,以系带为主。
有一次我去看戏,有观众说演员穿的长袍马褂是汉服。我听了觉得应该普及一下汉服的基本知识。汉服始于黄帝,他“垂衣裳而天下治”,意思是说以衣在上象征天,以裳(裙)在下象征地,所以衣裳就是乾坤。黄帝定下衣冠制度,示天下以礼。从那以后,汉服一直延续下来。到了清代实行“剃发易服”,不许普通人穿汉服,但因为当时阻力太大,清朝又有了“十从十不从”的规定,其中优伶大多需要扮演古人便允许穿汉服,他们便一直穿到今天。不过,长袍子的戏服是职业装,又相对随意,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汉服。唐装、马褂也不是汉服,是根据满服和西方服饰改良而来的款式。
踏青时,千万别把从网上淘来的戏服当汉服穿上去游玩。
看古装剧,古人出门前从头到脚忙个不停,这是古人真实的生活场景。除了外穿的衣服,头上的帽子、脚下的鞋子也是汉服的一部分。简单说,必备的有首服(冠或簪钗),然后有足衣(布鞋、绣花鞋、靴、木屐等),腰间可坠玉。衣服的话,首先是亵衣、亵裤(相当于现在的内衣内裤)、中衣、中裤、中裙(类似于衬衣)。再外层就是袍子、袄子或单衣了。以唐代为例,男子首先穿贴身衣,汗衫、袜,头上束发,接着穿中层衣,裤子、半臂(或长袖,或加袄子),头上戴巾子,然后穿外衣,襕袍衫或者缺胯衫、靴子,头上再裹上幞头,最后束革带,并视身份场合不同佩戴若干佩件,比如玉佩、金龟等。
穿汉服,如果从内衣到外衣都要讲究,那真不容易。
深衣飘逸严谨,短褐精干利落
汉服在各个朝代虽有变化,但却难以按朝代划分,因为很多款式流行的时间远远跨越了朝代的分隔,并不专属于某个朝代。比如唐朝出现的圆领衫一直穿到明代,而他们的内衣依旧是交领的。
汉服唯一不变的是礼服,即“深衣”。深衣出现在春秋战国,男女通用。这是一种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缝在一起包住身子,将身体深藏,显得雍容典雅。再加上两腋下嵌入的矩形面料,所以活动起来很随意,“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深衣最完整体现了华夏文化特征: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
现代人穿上宽大的汉服,走路一不小心会被绊倒,古人天天怎么穿呢?其实这个问题不需担心。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礼服以深衣为代表,宽袍大袖,飘逸脱俗,尺寸要求严谨,一般外出才穿,居家穿中衣。如同现代人一样,谁在家还西装革履呢,不然累死了。普通人很少穿深衣,一般穿窄袖和中袖的汉服。比较清贫的人家则穿“短褐”,这里的“短”不是指长短,而是说衣服竖裁而成,上衣长度大都在臀部和膝盖上下。“褐”指麻料和兽毛编织的衣物。
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做深衣用“绸缎”,厚实耐用,带提花;做内衣用“罗”,轻薄软透有孔眼;做衬衫(中衣),用“绫”,薄而坚韧,带素纹。唐宋以前,百姓穿麻布做的衣服,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后,普通人才穿上棉质衣服。
汉服最初没有扣子,也没有拉链,这该怎么穿。汉服的特点之一是系带,几乎不用一颗纽扣,全由系带结缨的方式穿戴。就算有扣子,也是隐扣,一般不在显眼处使用,直到明代有个别款式的服装才使用有限的纽扣,据说这是汲取了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不过,相比扣子和拉链,系带也很方便,它既是扣子也是腰带,布料有摩擦力,也不用担心打结、变松,甚至“走光”。
在旅游景点,供游人照相穿的汉服有很多明扣,这不是纯粹的汉服,只不过打着汉服的幌子赚钱罢了。
衣服颜色,古人不敢乱穿,现代人更任性
现代人穿汉服,喜欢什么颜色就穿什么颜色。在古代可没这么任性,穿错了是要被问责的。当时制衣工艺落后,基本靠植物染色,因此色彩有限,正色只有六种,蓝、红、绿、金黄色、鹅黄色和紫色,其中最廉价的是蓝草制靛的蓝印花布。
当时,政府有严格规定,不是想穿什么颜色就能穿的。对官员而言,官服有四季之分,比如汉代的朝服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等。后来颜色开始代表等级,比如唐代,三品以上官是紫色,然后到五品官是浅绯(红)色,七品官则是浅绿。对于平民,衣服更不能乱穿,否则就是“逾制”,宋代庶民只许穿白色衣服,明代百姓所穿的衣服必须避开黑色、紫色、绿色、柳黄、姜黄及明黄等色。不过,这些规定往往只在朝代开国之初执行严格,到朝代末期就少有人干涉了。